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物资管理

第三节 物资管理



一、油料管理
垦区油料管理着重在计划管理和促进节约用油。1975年兵团实行油料定量包干。 1978年红管
局执行农场总局下达的《石油成品油统购统配、凭证定量供应试行办法》,使油料管理工作逐渐
完善,保证了生产,节约了油料。1978年红管局消耗油料6万余吨,之后,虽各项生产继续发展,
但各年油料消耗量一直控制在6.2~6.8万吨的水平。
为节约油料,红管局先后制订下发了《石油成品油统配定量凭证供应办法(试行)》 (1979年),
《关于加强油料管理的补充规定》(1981年),《油料、煤炭管理补充办法》(1982年)。在贯彻执行
中,落实定量包干指标,使每个单位对每年可用多少油料心中有数;通过供货合同的签订与执行,
达到落实计划,依期到货,避免压车、空库;推广了节油先进经验,如双鸭山等农场的拖拉机柴油
预温改造、油库管理标准化、基层油库三级过滤浮子取油、使用锯沫滤芯节省机油,东方红——
75·4125A柴油机节能改装等经验,对节油起了一定作用。1981~1984年还先后表彰了一批节油先
进单位,有友谊、八五二、八五三、双鸭山、江川、五九七、北兴等农场和曙光、友谊、福利油库,
表彰了节油先进个人刘公胜(八五三农场一分场六队油料保管员)、李国福(友谊农场汽车司机)、曹
忠林(北兴农场汽车司机)。1981年,八五二农场作为节油先进单位出席了农场总局节能经验交流会。
经1980~1984年油料核销考查,红管局五年内按指标共计节约柴油17,388吨。
二、仓库管理
物资仓库是具体执行物资供应计划的实施单位和物资储存场所。随垦区生产建设的发展,仓库
建设也得到应有重视,从农场到分场、生产队都有物资库房。按保管要求,有封闭库房和半封闭库
房。分库以上大部分设金属材料库、化工建材库、农机配件库、机电产品库、易燃易爆品库。到1985
年,红管局物资用房总面积为80,614平方米,其中物资库房总面积72,443平方米。
为提高仓库管理水平,垦区各单位以三清(数量清、材质清、规格清)、两齐(库容整齐、堆码
整齐)、三一致(帐、卡、物三项在数量、规格上—致)为目标,做了持续努力。进入八十年代,特别
是经过企业整顿,这些目标都与仓库工作人员的岗位责
任制、经济责任制相联系,得到落实,取得实效。
三、物资节约
在垦区广大物资工作人员努力下,物资系统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为了既保证供应又减
少积压,对进货采购、运输保管、供应使用均做了明确规定,实践中取得较好效果。以友谊农场为例,
1957、1966年年终决算全场三项材料库存额平均每亩分别为1.67、1.86元。“文化大革命”动乱
中,垦区物资管理一度出现混乱,计划盲目性大,甚至“嘴巴代替计划”,供应无标准,消耗无定
额,管理上吃“大锅饭”,手续制度松弛,不但导致库存上升,损失浪费也增多,1976年前后仅两
次按规定报废和削价处理的机电产品,全管局损失多达3,052万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改善经营,红管局将减少物资库存积压列为重要内容。按农场总局
要求,规定了明确指标——以场为单位,三项材料库存额不得超过平均每亩5元。实践中,各单位加
强物资购、销、运,存的计划性,指标层层分解,取得明显效果。、仍以友谊农场为例,1979年三
项材料库存平均每亩11.07元,1984年降至每亩4.93元。但是,单位间的物资管理状况尚有较大差
距,兴办家庭农场后的物资供管服务改革和物资管理现代化也已提上日程,有待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