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组织状况

第三编 政治

第一章 党的组织

第一节 组织状况


垦区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是与农场的建立和发展同步的。垦区建场最早的双鸭山农场之前
身集贤农场,在1947年初建时,即有党小组,有党员8名。该小组归中共集贤县委领导。当时组织
尚未公开,党员白天带头生产并负责保卫工作,夜深人静还要开会汇集情况,研究问题。1948年8月,
党组织公开,成立了党支部。1951年,党组织又扩大为总支,1955年7月成立党委,仍归中共集贤
县委领导。曙光农场之前身桦南农场、孟家岗农场,在1948年、1949年先后建场,当时也就有党组
织活动。1953年两场合并为曙光农场后,成立了党总支。1958年成立党委,党组织归所在地的中共
桦川县委领导。
1954年以后成立了友谊、二九一、八五二、八五三、北兴等农场。友谊农场党委受中共合江地
委领导,其他各场分别归各所在地的县委领导。1958年以后成立的五九七、饶河、万宝(江川农场
之前身)等农场,党委先后归所在地的县委和东北农垦总局党委领导。集贤、曙光、友谊、二九一、
八五二、八五三、北兴等农场,在隶属于东北农垦总局期间,党委亦归东北农垦总局党委领导。在
此一阶段,场党委对农场实行“一元化”领导,对垦区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66年6月至1968年3月,各农场党委及基层组织先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被迫停止了
一切活动。
1968年3月,东北农垦总局撤销,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红兴隆国营农场管理局之前身黑龙
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于1968年9月25日成立。各农场改建为团,编入第三师建制。1969年1月8日,
经中共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临时党委讨论决定,同意由王金铭(第三师政治委员)等22人组成第三师
临时党委。由王金铭任书记,卫生文(第三师师长)、郝凝瑞(第三师第二政委)任副书记。常务委员有:
王金铭、卫生文、郝凝瑞、姜克忠、牛士林、汪国权、阎柏松。
1969年5月21日,经兵团党委批准,三师党委正式成立。党委委员38名,王金铭任书记,卫生文、
郝凝瑞任副书记。常务委员有:王金铭、卫生文、郝凝瑞、姜克忠、牛士林、汪国权、阎柏松。
三师党委成立后,各团及师直属单位亦先后成立党委。有团(场)级党委15个,营(分场)级党委
52个,党支部687个,党员12,676名,其中女党员447名。
1968年至1970年,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城市的知识青年响应“上山下乡”号召,大批
到达垦区。各级党组织恢复活动之后,在知识青年中大批培养和发展党员,使党员人数骤增。至1976
年兵团撤销时止,党员已达20,813名,其中女党员3,510名。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改为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后,第三师随之改为红兴隆国营农 场管理局,
党委名称也相应改为中共红兴隆国营农场管理局委员会。红管局党委成立于1976年3月25日,领导
成员及常委由总局党委任命。阎柏松任书记,牛士林、张汉荣、马连相、王锡禄任副书记。常委委
员有;阎柏松、牛士林、张汉荣、马连相、王锡禄、黄根堂、罗文阁、王廷海、张兴贵、姚家政、
汪国权、曹维之。1977年,牛士林、阎柏松先后调离管理局,总局任命张汉荣为管理局党委书记,
马连相、王锡禄为副书记,并补充任命刘荣为常委委员。1982年,邓灿调管理局任党委副书记,
1983年12月调离。1983年,机构调整,张汉荣任顾问,王锡禄任书记,赵峰任副书记。1984年,
董世明任副书记。
管理局党委成立后,垦区12个农场的党委均归管理局党委领导。各场党委领导人也有所调整。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场党组织经过整顿,日益健全。1983年2月,垦区在曙光、友谊两场试点,
开始整顿党风。1984年11月20日开始,整党工作在全垦区铺开。经过整顿,党组织增强了战斗堡
垒作用,党员素质有所提高,党风有明显好转。与此同时,垦区实行体制改革,各农场、分场党
委和管理局直属单位党委领导人有所调整,党员队伍逐渐发展。至1985年底,全管理局有场(处)
级党委24个,分场党委49个,党总支20个,党支部1,110个。有党员17,215名,其中女党员2,281人。
三师、红管局党组织领导人更迭表:


各场、团、厂、院、校党组织领导人更迭表——
友谊农场党委:


八五二农场党委:


八五三农场党委:




二九一农场党委:


双鸭山农场党委:


北兴农场党委


五九七农场党委


红旗岭农场党委


饶河农场党委




曙光农场党委


江川农场党委


宝山农场单位


机械长党委


电厂党委


农技校党委


科研所党委


医院党委


党 校


机关党委


管理处、物资处、商业处,公安局党委


建筑工程公司党委


跃进山钢铁厂、笔架山磷肥厂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