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宣传工作

第六节 宣传工作



一、机构沿革
垦区早期建立的农场初创时未设宣传机构。宣传工作由当地党委宣传部派人布置,由
各单位党支部书记和宣传委员做具体工作。1956年,各农场开始设宣传科,任命科长或副
科长。设干事1至2名,负责全场宣传工作。1958年,农场成立政治部,宣传科归其领导。
1960年,政治部撤销,党委设书记处,下设宣传部,配备部长或副部长,设干事l至3人。
1961年,书记处撤销,仍保留宣传部。1966年初,农场又设政治部,下设宣传科,各分场设
宣传干事。1958年至1962年,垦区各农场宣传部分别由合江农垦局、牡丹江农垦局党委宣传
部领导,有的农场同时接受所在地市、县委领导。1963年至1966年初,各农场宣传部归东北
农垦总局党委宣传部领导。“文化大革命”初期,农场党委被冲击,宣传部门的工作瘫痪。
1968年11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建立,师政治部下设宣传科,所辖各团政治处
下设宣传股,营设宣传干事。1976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改制,第三师改为红兴隆国营农
场管理局,宣传科改为宣传处,农场设宣传科。1981年管理局宣传处改为宣传部,各农场宣
传科也改为宣传部。
二、宣传教育
垦区是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任务和党的方针、政策对职工进行宣传教育的。
1947年,集贤农场建立时,正值东北解放区政权建立不久,全国解放战争进入新的转折
阶段,农场对职工宣传教育的内容是如何努力发展生产,巩固政权,支援全国解放战争。1950
年至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主要宣传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的道理,进行国际主义和
爱国主义的教育,动员人力、物力支援朝鲜前线。
1954年至1956年各农场宣传党中央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宣传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宣传毛泽东同志《关于农村合作化问题》的报告和农
村合作化的意义。这一时期,友谊农场和八五二农场相继建立,垦区宣传工作结合实际教育
垦荒战士以农为主,以场为家,热爱边疆,扎根边疆。友谊农场树立了郝焕文、刘瑛等模范
人物,宣传他们的思想、事迹,使职工学有样板。1958年1月号《长江文艺》发表了汤汝燕
的长篇报告文学《云雀姑娘》,记叙了北京青年刘瑛参加开发北大荒的事迹。八五三农场宣
传了雁窝岛任增学三次潜水挂钩,与其他同志一起拉出陷进“大酱缸”的6台拖拉机的事迹。
通过宣传给人们树立了榜样。还集中进行了“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
旗的宣传教育,对高指标、浮夸风、瞎指挥风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此同时,还开展了反
对右派分子和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宣传教育,
1960年到1962年,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影响,加上垦区发生了严重的自
然灾害,给农场经济和职工生活造成很大困难。这一时期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在职工中树立抗灾自救的信心和全局观念。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以后,垦区各农场开展了“学雷锋,
树新风”活动,宣传工作以此为重点,教育青年学习雷锋“立场坚定、爱憎分明、艰苦朴素、
助人为乐”的品德和作风。广大青少年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助人为乐之风盛极一
时。1963年后,城市知识青年陆续来到农场,做好青年的思想工作成为宣传工作突出的任务。
教育他们热爱垦区,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号召他们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
学实验三大斗争中”发挥突击队作用。
1964年2月10日,东北农垦总局发出《关于面上社会主义教育的安排意见》以后,各农场
宣传部门学习和宣传了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目前农村工作若于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关
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等文件。对干部职工进行了阶级、阶级矛
盾和阶级斗争长期存在的教育,宣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重点是反对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
当权派。
1964年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垦区各农场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以《人民日报》社论
“九评”为内容的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宣传教育。
“文化大革命”初期,各农场“造反派”反复争夺当时的重要舆论阵地一广播站,各自
宣传自己的观点,并攻击对立面。
1968年兵团成立,在三师宣传科、各团宣传股的领导下,各单位的宣传和思想教育主要
内容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以阶级斗争为纲”、“三要三不要”(要马
列主义,不要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开展对“唯生
产力论”的批判。同时,加强了对知识青年进行扎根边疆热爱边疆的教育。树立了陆红珠、方
瑜、陈越久等一批知识青年榜样。这一时期的宣传工作受“左”的思想影响是严重的。
1976年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后,垦区较早的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的讨论。开始清除“左”的思想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普遍进行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到四化建设的教育。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建国三十年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全垦区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和讨论,广大党员进一步肃清“左”的思想影响,对如何正确
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等问题进一步统一了认识,从而增强了人们贯彻执行党的三中
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1979至1980年,垦区宣传战线开展了“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结合经济工作一道去做”的大
讨论,使思想宣传战线的同志开始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觉服从于
服务于经济工作。
1980年秋,农垦部宣传处召开全国农垦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管理局党委宣传部、五
九七农场党委宣传部和八五三农场党委宣传部三个单位,在会上做了典型发言,管理局党委
宣传部被评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
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党内生活的若干准则》。为深入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
神,垦区举办党员训练班101期,训练党员8,427人次,还开展了“争做合格共产党党”活动,
对纠正党内不正之风起了积极作用。
1981年,垦区遭受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为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
度,垦区开展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克服悲观情绪,积极行动起来抗灾自救的思想教育。通
过上下共同努力,垦区基本实现了一年受灾一年恢复生产的目标。
1982至1984年,中央连续下发了三个关于发展农村经济问题的1号文件。全国农村在短短
的几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垦区宣传部门通过对1号文件和全国农村形势的宣传,使广
大干部职工群众对垦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有了认识。特别是组织各级干部学习
《邓小平文选》和赵紫阳总理视察新疆垦区提出要“办家庭农场”的指示,进一步加深了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1984年冬, 1985年春结合贯彻全国农
垦厅局长会议精神,局、场两级宣传部门集中力量进行兴办家庭农场的宣传教育,宣传旧经
营管理体制的弊端,宣传家庭农场的意义、好处,推动了家庭农场的兴办。
在此同时,还开展了双文明单位的建设活动。1983年3月,红管局党委做出了《关于开
展创建文明生产队运动的决定》,各农场都相继成立了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委员会。提
出以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为核心,抓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以治理“脏、乱、差”为突
破口,突出抓好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全局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收到了物质
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效果。1984年省农场总局政治部在红管局召开了经验交流会,
还组织与会人员到八五三农场参观。经管理局创建“文明单位”领导小组检查验收曙光农场、
八五三农场、科研所、机械厂、电厂、农技校等6个单位为1984年度“文明单位”。红旗岭农
场、双鸭山农场、局医院、商业处、物资处、局工程公司为1985年度“文明单位”,并颁发
了匾牌。曙光农场为1985年度省级文明单位。机械厂为1985年度农场总局级文明单位。
三、通讯报道
垦区所属国营农场绝大多数是人民解放军在五十年代开发组建的。对通讯报导工作比较
重视,大都办有不定期的油印小报,传达上级有关指示,宣传好人好事好经验。因建场初期
广播不发达,编发油印小报成了重要的宣传手段,深受基层干部职工欢迎。农场有报道干事,
生产队有业余报道员。七十年代,成立了生产建设兵团,各团宣传股除有报道干事外,都组
织了通讯报道组,三师宣传科的通讯报道组多达20人。1976年,恢复了国营农场体制,管理
局和农场两级宣传部都配报道干事一至二人(包括摄影)。生产队有业余报道员。全局约有1,500
人的报导队伍,其中专职报道干事17人,骨干报道员有 300余人,1984年,全局在全国各级
报刊电台发表稿件3,035篇,其中全国性报刊电台发表稿件165篇,省级报刊电台发表稿件
612篇,地、市级报刊电台发表稿件2,258篇,通过广泛开展通讯报道工作,使党的路线、方
针和政策及时传达给垦区人民,同时也将垦区建设的成就对外进行了宣传,推动了垦区经济
建设,活跃了垦区人民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