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焕文
第二章 传略
郝焕文
全国劳动模范郝焕文,1931年出生于河北省坎县大韩家堡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
失去双亲,只读过三年小学。解放前夕,他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全国解放后,他来到北京双桥农场工作。不久,领导分配他学开拖拉机。1954年11月,
郝焕文随同一批学员响应党的开发北大荒的号召,来到友谊农场,被分到五分场一队当拖拉
机驾驶员。他爱护机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他常说:“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宁可多流
汗,电不能让机器出故障,给国家造成损失。”
郝焕文对技术勤学苦练,谁先进就向谁学习。他向苏长福学习安全行车50万公里无大修
的经验,向侯正元学习精心保养机车的措施,还和同志们一道改革农具,促进了生产。
郝焕文为革命工作勇于吃苦。1959年春天,由于春早整地困难,播完小麦已5月上旬,一队还
有7,000多亩大豆没播上,他带头连续作业三整天没下机车,完成了豆播任务。1958、1959年
分别出席了全国农业先进单位代表会议和全国群英会‘1964年被友谊农场树为“五好”十大
大标兵之一。“文化大革命”中,他的82号车组遭到批判,被说成技术挂帅的黑典型。这时
他回忆起毛主席和周总理接见时的情景:周总理曾紧紧地拉住他的手说:“你是北大荒来的,
好哇,要多开荒、多种地。”他坚信干社会主义不会错。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后,1978年
1月22日,农场党委拨乱反正,做出了《重新学习和推广郝焕文车组的决定》,为他恢复了名
誉。同年四月,授予他工人工程师的职称。
郝焕文领导的车组自1955年到1965年,安全运转22,966个小时,完成作业量249,617
标准亩。每标准亩平均耗油0.677公斤,节约油料28,800公斤,节约修理费21,786元,创
造了九年只大修一次的优秀成绩。1963年,他带领全组总结了九年来的经验,成功地创造了
“四不”、 “四要”、 “五认真”、八项措施和五项制度在全垦区推广。1955年到1961年
他和车组先后受到国家、省、地区、省农场总局和农场43次奖励,曾3次受到党和.国家主要
领导人的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