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刘瑛

刘瑛



刘瑛是中国的第一代女收割机手,北京市人,生于1936年。五十年代,留以“云雀姑娘”
的美名,誉满北大荒。
1950年3月,刚满14岁的刘瑛满怀着当一名女拖拉机手的愿望,说服了母亲,告别了亲友,
离开了繁华、美丽的首都,背着干粮“飞”向了北大荒,去找她羡慕已久的中 国第一名女
拖拉机手——梁军姐姐。管理人事的同志被刘瑛的一片真心诚意感动了,批准了她学开拖拉
机的要求,并把她送到通北农场。在通北农场她克服了生活和劳动中的各种困难,出色地完
成了任务,被评为三等模范。《人民日报》社记者田连阡采写了刘瑛来北大荒成长的事迹,
这篇文章被选进初中课本。
1954年底,刘瑛作为农机战线的骨干调到了友谊农场,在开荒的日子里,她连吃饭都顾
不到停车,一手拿着馒头啃,一手操纵方向杆。班次工效由3垧提高到8垧,成为著名的建场
开荒模范。不久,她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女收割机手,登上了联合收割机驾驶台。她曾3天3夜
没合眼,创造了轰动全国的班次收割机小麦25垧4亩的新纪录。1955年被评为全国建设社会
主义青年积极分子,参加中国青年代表团,出席了世界青年代表大会和世界青年联欢节。1957
年,她又光荣地出席了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大会。1958年,她带领联合收割
机组,在多雨的情况下,以班次收割小麦25垧7亩的成绩,刷新了全国纪录。她所在的车组被
团中央授予“保尔?柯察金突击队”的光荣称号。她先后6次见到毛泽东同志。在北京一次祝
酒会上,周恩来总理问她:“小鬼,你从哪里来?做什么工作?”刘瑛爽快地回答;“从北大
荒来,是收割机手!”“好,你为农业插上了机械化翅膀!”蔡畅同志亲切地称呼她为:“北大
荒的女儿。”
1958年1月l号《长江文艺》发表了汤汝燕为她写的长篇报告文学《云雀姑娘》。
1961年,党组织为了培养刘瑛,把她送到大学去深造。毕业时,学院考虑她家在北京,
准备把她分配到北京工作,可她坚决向党组织表示:“农场送我上大学,我坚决回农场工作!”
她不仅回到了农场,而且还把母亲、弟弟接到了农场安家落户。她曾先后任机务技术员、机
务队长、生产队长。
十年动乱中,“云雀姑娘”被打成“黑乌鸦”。刘瑛没有动摇对党的信任。她说:“农
场的土地是我生芽、成长的土壤,我不能离开农场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组织给刘瑛平了反,落实了政策,任命为农机工程师、物资
科副科长,“云雀”又飞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