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张子瑜

张子瑜



张子瑜,山东省莒县城关乡人,生于1922年12月。1948年10月参加革命,1949年5月入党。
在部队任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1949年,百万雄师过大江,他把红旗插到江浦县城头。
抢占铜头岛时,他担任尖兵排长,曾获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1958年 4月转业来八五二
农场七分场二队任队长。
二队是1958年由70多名转业军官在索伦岗下荒无人烟的大草甸里开荒建点的。当时房无
一间,地无一垄。张子瑜披星戴月,整日里踏察荒原,组织开荒。为了把零散的30多块土地
连成片,他带领全队职工一锹一镐地刨掉地里的树墩,填平地号上的水泡,把遍是树丛、坎
坷不平的土地变成了平整的8个地号。当年土地面积就达到5,000多亩。
1962年麦收时,雨水大,机械不能下地,丰产不能丰收。他据此总结了一条经验;要保
证农业丰收,必须排除内涝,找到理想的排水线,然后开沟挖渠。张子瑜制造了土仪器,到
地里去测量。地块大,找不准,他就利用下雨天,亲眼到地里观察水流方向。下雨时,职工
收工回家避雨,他却往地里跑。鞋跑坏了,脚扎烂了,终于找出了最理想的排水线,制定了
治水方案。群众都称他为“水利专家”。在他的带领下,全连年年挖渠,终于建成了总长50
多公里的排水渠道。他设计的12条排水沟渠,在生产上都发挥了作用。1963年,拣撂荒地
3,000多亩,粮豆总产1,100吨,超额完成任务,实现了增产增收。二队被评为“五好”生产队。
张子瑜并不满足所取得的成就,接着就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上狠下功夫,建立健全农机
规章作业制度,按照技术规定实行科学种田,在1963年亩产106.5公斤的基础上,1964年提
高到140公斤。1965年耕地面积1.08万亩,麦类单产达156公斤,大豆单产126公斤,玉米单
产240公斤。一年总产达到1,681吨,成为当时农场屈指可数的高产队。
1965年,二连被评为农垦总局标兵生产队。张子瑜被评为总局级先进分子。从此“硬骨
头”队长张子瑜的先进事迹,在垦区广为传扬。
1965年他调任曙光农场副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