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
1958年
1月24日 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动员十万干部转业复员参加生产建设的指币》。
3月至4月 大批转业官兵相继到八五二、八五三、八五五(五九七)、友谊、曙光、集贤
(双鸭山)等农场。
3月18日 国家机关所属部门错划为右派分子的484人来八五三农场参加建设。其中有著
名人士吴祖光、李荒芜等。到农场后分别在一、二、三分场建立了三个队,称“右派队”。
1961年多数人调出,由国家安排了他们的工作。
4月1日 友谊农场公布《友谊农场跃进规划纲要》。提出粮食产量一年上《纲要》(亩
产200公斤),五年过“黄河”(亩产250公斤)。
4月12日 友谊农场党委批转了二分场的《跃进规划》,在这份规划中提出:“一年上
‘纲要’,三年过‘黄河’,五年实现机械化、化肥化、电气化、多种经营化”等。
4月27日 合江农垦局成立。部分农场改属合江农垦局领导。
4月至5月 八一电影制片厂来八五五(即五九七)、八五二、八五三农场拍摄大型记录片
《英雄战胜北大荒》。
5月 著名诗人艾青夫妇被定为右派分子后,由农垦部分配到八五二农场林场劳动,
艾青后担任林场副场长。1966年调往新疆。
7月 八五三农场普遍实行财务包干
8月 王震部长到八五二农场蛤蟆通河考察,决定修建水库。
10月1日 二九一农场民兵预备团成立。
10月8日 火车通至集贤机械农场(即双鸭山农场)境内。
10月 部分农场成立人民公社。
11月12日 八五二农场蛤蟆通水库第一期工程开始施工。
11月至12月 不少农场普遍实行“共户主义大食堂”,每人每月伙食费6元。同时实行
“六不要钱”:看电影、住房子、理发、医疗、入托、上学不要钱。
冬 八五三农场承担牡丹江农垦局下达支援首都十大建筑所需木材采伐任务,组织
1,500人上山到东方红、炮手营一带伐木。
11月 曙光农场各队大造“卫星田”,机关造田三亩,深挖1,8米。
11月25日 成立曙光人民公社,社长宋俊才,书记于士祥。下设九个管理区,并入7个
农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