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将军的足迹——回忆跟随王震踏查荒原

将军的足迹——回忆跟随王震踏查荒原



将军的足迹——回忆跟随王震踏查荒原
刘明江

八五三农场建场30周年了,大家都在回顾艰苦创业的历史,想起过去的事,我和大家一样心
情很不平静。八五三农场的建立还是王震同志亲自踏查、定点的,我跟随他亲身经历了这
一次踏查,怎能忘怀呢?

出征

1954年3月,组织调我到刚改编后的铁道工程兵兵部警卫团给王震司令员做内勤。
1956年6月3日,王司令员亲自带领铁道工程兵8502、8503、8504、8505、8506、8507、
8508、8509、8510、8511等师的部分师团级干部,还有铁道工程兵政治部主任、报社记者、
绘图员、警卫等一行120人自福建省永安县起程,于9日来到黑龙江省密山北大营(后来的铁道
兵农垦局所在地)。次日,这些人又分成3个踏查组。我记得,当时去兴凯湖踏查的是由8506、
8507、8508师的人员组成,去虎林县一带踏查的由8504、8509、8510、8511师的人员组成;
去宝清大和镇踏查的由8502、8503、8505师的同志组成。
我随王司令员和8502师副师长黄振荣、某师副团长于岚、8506师27团副团长王诚忠、8505
师副团长郑玉坤、兵部张主任等首长,还有绘图员陈淑珍(女)、铁道兵报社记者陈忠远及
两名警卫员,一行30多人来大和镇一带踏查,大家挤在一辆解放牌汽车上,离开密山,朝宝
清方向行驶。不一会人们被风吹得脸色发红,鼻子两侧积了一层灰土。大家不禁相视而笑。
可每个人的内心都在揣测着荒原的神秘与奥妙。
6月11日早,我们从宝清出发,当车经过杨大房后,黄副师长指着一处说;“那里叫
‘老三号’。"原来他也是抗联老战士,在这一带打过日本鬼子。现在要用拿枪的手绘制建
设的蓝图,开发荒原了。怪不得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很有感情。道路越走越泥泞。汽车在王
司令员指挥下缓慢地前进着。经过一片开阔地,便进入辽阔的荒原。荒原实在美极了,远看
是绿的海洋,近看是花的世界,真叫人心旷神怡。可是当车速慢下来时,那些雪花般纷飞的
蚊子和象马蜂那么大的牛虻,就往人脸上飞扑。我们是在与蚊子和牛虻的“激烈战斗”中徐
徐前进的。
车子停在一片桦树林边。那里有一栋栋的棚子和几片已开出的土地。原来是一个劳改队,
我们在这里见到了一位老战友,他是在这看管劳改犯的。此时此地相遇,感到非常亲切。管劳
改的于排长迎上来说;“前面的路不好走,有座桥年久失修,恐怕汽车过不去”。于排长和我
们那位老战友热情地让我们到一个棚子里休息,还端来热水让洗脸、洗脚。我们在这个草棚子
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12日早饭后,我们乘车到桥头,看到那桥果然危险,只好让司机把车开回去,大家徒步
跋涉去大和镇。
当天中午,我们来到小清河北面的山顶上。大家饥肠辘辘,便坐在草地上吃干粮,司令
员拿着望远镜嘹望西北方向辽阔的平原。这时,突然从树林里钻出一个中年汉子,他身背挎包,
手持猎枪,朝我们走来。我们惊奇地向他询问,才知道他是大和镇人。他热情的把我们领到
大和镇,一位朝鲜族姓韩的乡长接待了我们。当乡长和这里仅有的20几家乡亲得知我们部队
要来开荒办农场时,大家都万分高兴。有的人拉着我们的手说:“俺们日夜盼望来人开垦这
些宝地,总算盼来了。”乡亲们腾出草房,送来被褥,端来热饭,照顾既热情又周到。
13日晨,司令员拿着绘图员送来的地图,看了又看。然后,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走了
两天,才走了象大米粒那么长的地方,看来开荒打粮不简单哪!”

战友情

在韩乡长的带领下,我们顺着马车印走进一片杨树林子,前面有一条宽约20多米,水深
流急的河拦住了我们的去路,我们只好绕完达山脚跟走。山里荆棘丛生,藤蔓相缠,行进非
常困难。
不久又遇到一位从山上下来的老猎人。经与他捞话,知道他叫李喜祥,家住东开团,和
黄副师长是一个部队的老战友。经黄副师长介绍,老李惊喜地跑到王震面前,紧紧握着他的
手说:“司令员,您好!我是黄师长的老战友,是您的老战士。”王震同志问明情况后说:“
我们是来踏查定点的,再过几个月,将有大批人马来这里开垦荒地,办现代化的国营农场,
咱们并肩战斗吧!”老李听说后,简直年轻了许多,激动地握住司令员的手,久久不放,嘴里
连连说“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