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兴隆垦区之最
红兴隆垦区之最
最大的农场——友谊农场。面积138万亩。人口23,864户,110,879人,其中职工
44,968人。
最小、开发最晚的农场——宝山农场。面积184,857亩,人口483户、2596人,其中职
工1,165人。
开发最早的农场——双鸭山农场,其前身为集贤县公营农场,于1947年8月建点生产,
当时有两个生产队耕地面积500余亩,职22130余人,马匹216匹。
最大的分场——友谊农场一分场,耕地面积187,045亩,有14个农牧生产队,6个工
副业队,人口14,996人,其中职工5400人。
面积最大的农业生产队——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耕地面积2,5000亩。
成立最早的农业生产队——双鸭山农场一队,其前身为集贤县公营农场一队,开荒建队
时间为1947年8月,当时有队员70余人,马100匹左右。
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农业生产队——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有大型拖拉机7台(共1,297马
力),联合收割机3台(共435马力)四种型号的收割台9台,田间作业机具20台,畜牧机具7台,
农业机器共74台(件)。
最早进场的胶轮式拖拉机——曙光农场“万国”一台,“福特”一台,双鸭山农场“万
国”两台,均于1948年入场。
最早进场的链轨式拖拉机——曙光农场“纳奇”一台, C一80一台,1948年入场。
最早进场的汽车——曙光农场1948年进入的美制“道奇”3台,“福特”2台,苏联“嘎
斯”3台,日制“同和”5台。
最早的女康拜因手——友谊农场刘瑛,北京市人,1950年3月她14岁时到北大荒,1954年
到友谊农场任康拜因手。
垦区边境最高的山——锅盔山,海拔801.3米,距双鸭山农场十五队队部南7公里,与该
队地号毗连。
管区境内最高的山——七里嘎山,海拔648.6米,在北兴农场场部东南14公里。
流经垦区边境的最长的河流——松花江,总长2,308公里,经流江川农场、二九一一农
场,过境长度48公里。
流经垦区境内长度最长的河——挠力河,全长596公里,经北兴、五九七、八五二、八五
三、红旗岭、饶河等农场,过境长度共190公里。
垦区境内最长的河——大索伦河,发源于八五二农场大煤窑,全程均在该场境内,贯穿
四、五、六、七分场,全长60公里。
最大的水库——蛤蟆通水库,在八五二农场场部东北,建于1958年,库容量1,27亿万方,
水面3万亩。水库修建鱼池81个,其面积324亩,养鱼600多万尾。
最长的公路桥——七里沁河大桥,位于红旗岭农场境内,于1983年8月建成通车,桥长164
米,宽85米,可容载重15吨的两辆汽车并行。
最大的水利工程——红旗岭水利工程,有防洪堤5条,共长13公里,排水干渠5条,长 44.8
公里,支渠572条,长3,807公里,完成土方13,129万方。
最大的办公楼——管局机关办公楼,建筑面积4317平方米。
最大的俱乐部——红旗岭农场俱乐部。
最大的教学楼——五九七农场职业高中教学大楼。
最大的商业楼——友谊商场。
最大的水泥厂——曙光农场水泥厂,年产水泥3万吨,现在扩建,扩建后年产可达 15万吨。
最大的造纸厂——八五二农场造纸厂,厂房面积5,972平方米,职工378人,其中工人273
人,年产量2,100吨。
最大的食品厂——八五三食品厂,厂房面积4,216平方米,职工575人。其中工人137人,
年产量155.8吨。
最大的煤矿——友谊农场煤矿,矿井占地面积4,013平方米,职工l,382人,年产煤
90,000吨。
最大机械厂——管局机械厂,厂房12,741平方米,职工l,285人,其中工人830人,大中
型设备300余台,年产值1,000多万元。
最大的畜牧场——八五三农场畜牧场。
最大的养鹿场——五九七农场养鹿场,现有鹿649只,最多时达1,000多只,年产鹿茸
4,500两。
最大的养鸡场——管局科研所养鸡场。占地面积10亩,实用面积4,500平方米,现有种
鸡8,000只,种蛋100万枚。
最大的麝鼠养殖场——红旗岭农场田建林麝鼠养殖场,占地100亩(野外围栏)放麝崭鼠
2,100多只。
最高年平均气温——4,9℃(1975年)
最低年平均气温——-0.6℃(饶河农场1969年)
极端最高气温——37.2℃(五九七农场1978年7月2日)
极端最低气温——-45℃(红旗岭农场1970年1月3日).
初霜日最早——9月2日(北兴农场1966年)
冬霜日最晚——6月13日(八五二农场1977年)
最长无霜期——164天(八五三农场1972年)
最短无霜期——90天(八五二农场1977年)
夏天日最高气温≥30.0℃,天数最高为30天(友谊农场1980年)
夏天日高气温≥35.0℃,天数最多为4天(双鸭山农场1978年)
冬天日最低气温≤—30.0℃天数最高为55天(红旗岭农场1976~1977年)
冬天日最低气温≤—40.0℃天数最多为4天(饶河农场1967~1968年)
年降水量最高——889.9毫米(八五三农场1981年)
年降水量最少——294.1毫米(局直地区1970年)
最长连续降雨日数——18天(曙光农场1959年)
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53天(八五二农场1964年1月14日至3月6日)
一年中降水日数最多天数——163天(红旗岭1971年)
一年中降暴雨(日降雨量≥50.0毫米)日数最多——3天(双鸭山、曙光农场1960年)
冬天最大积雪深度为55Cm(八五二农场1972年11月21日)
年平均风速最大——5.4米/秒(五九七农场1961年)
年平均风速最小——2.9米/秒(饶河农场1980年)
最大冻土深度——206厘米(双鸭山农场1967年4月)
夏天白天最长——15小时51分(江川、饶河农场)
冬天白天最短——8小时25分(江川、饶河农场)
最高寿的老人——八五二农场五分场四队高宋氏(1886年生,至1985年为99岁)
最早到场的工人——双鸭山农场二队退休工人孔庆云(1946年11月为勘察场址赶马爬犁,
1947年8月留在农场当大车老板)。
垦区最早进入国家队运动员——管局业余体校学生黎叶梅。1985年9月参加日本新泻县
国际马拉松比赛,以16分40秒成绩夺得女子5公里比赛冠军,10月10日被选入国家女子马拉
松队,时年才15岁。
垦区最早为省和国家队输送运动员的教练员——管局业余体校教练员赵景云。他先后为
省、国家队输送了3名运动员,1985年被管局授予“优秀教练员”称号。
垦区最早公开发行的农机杂志——《北大荒农机》,发行单位红兴隆管理局科研所情报
资料室,创办负责人李克猛。创办于1979年。
垦区最早公开发行的农业杂志——《北大荒农业》,发行单位为红兴隆管理局科研所情
报资料室,创办负责人贾英甫,创办于1979年。
农场最早创办的小报——《开垦报》,创刊于1950年8月1日,为曙光农场前身解放三团
组教科创办,原名《生产通讯》,1951年1月1日改名为《开垦报》。
最早出版的散文集——《雁窝岛》。1961年3月在作家林予帮助下,八五三农场业余文艺
作者创作的散文集。 《雁窝岛》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