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 政治第一章 党政机构第一节 党的组织 1947年秋天,中共集贤县委员会和集贤县人民政府决定由生产部农业科长,共产党员李
景华率领100 余人到四方台地区幺岗、南岗、葫芦头沟一带开办农场。当时这些地方荒无人
烟,十分艰苦,共产党员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都发挥了先锋与模范作用。那时党组织尚未公开,
党员开会都在夜间等别人入睡后找个草棚交换情况,研究工作。最早的党员有李景华、李永
全、张喜山、徐殿甲、杜廷君等,党的工作由李景华负责。1948年秋,党的组织公开活动,
李景华任中共集贤县公营农场支部书记,李永全,张喜山等为支委。10月,李景华调离农场,
党的工作由副场长(后任场长)刘国山负责(任支部书记)。党员有刘国山、李永全、张喜
山、杨成义、苏殿义、刘国良、李国臣、王连山等人。
1948年秋收后,很多职工陆续回家过春节,有的打算不再回场。为了巩固农场创建成果,
进一步发展生产,县生产部党组织于1948年12月8 日从短期训练班中发展了一批党员,使之
成为农场骨干,这批党员是:刘树文、田雨春、卢德清、马清江、陈玉喜、王德庆、王德发、
杨X X 等8 人。他们由李永全组织填表,履行入党手续。1949年初,又有一批同志入党,支
部也进行了改选,由刘国山任书记,李永全、王连山、杨成义、张喜山任支委。2 月,农场
改名为集贤县示范农场,由李永全任党支部书记,王连山、杨成义、张喜山、王德发、刘国
良任支委。
1951,农场改名为松江省国营集贤机械农场,党组织扩大为总支部,李永全、高殿有、
赵青山等同志先后担任总支部书记。
1954年,农场改名为黑龙江省国营集贤机械农场。1957年7 月党组织扩大为党委,周世
兴担任党委书记,王维担任党委副书记。
1958年,农场归农垦部合江农垦局领导,王永固任党委书记。1960年2 月,农场设分场,
各分场设总支。王为民任一分场总支书记,张学孔任二分场总支书记。王文章、郭文祥先后
任三分场总支书记。合江农垦局委托农场筹建石油厂,石油厂亦设党总支,由农场党委领导。
不久,农场又设书记处,机关设总支,赵永发任机关总支书记。工副业设总支,刘贝为
副书记。1961年撤销书记处。1963年2 月,农场归东北农垦总局领导,王永固、王沛先后任
场党委书记(此时分场已撤销)。
1969年4 月,农场改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二十九团,张树林、孔令坤先后担任党
委书记。
1977年生产建设兵团撤销后,二十九团改名为双鸭山农场,王军业任党委书记。机关设
总支部,朱振民、马明良先后任总支副书记1981年,农场成立建筑工程公司,设党委,刘天
信任党委书记。1982年,农场煤矿扩大生产,成立党委。曹志远任党委书记。1983年冬,农
场机构改组,成立8 个公司,2 个管理站,其中工业公司、建筑工程公司设党委,林业公司
设党总支,煤矿党委改为总支部,机关仍设总支部。工业公司党委书记董治富,建筑工程公
司党委书记刘天信,林业公司党总支书记崔景生,煤矿总支书记刘友德,机关总支副书记马
明良。
1984年12月,农场机构改革后,刘发担任场党委书记。党委增设老干部科。机关总支撤
销,各公司党组织领导人亦有更迭。
农场党组织的监察委员会是1959年才有的,当时没有专职的监委书记,由党委副书记管
纯兼任监委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没有监委会。1977年以后,党组织设监察委员会,由
曹树林任书记,田起任副书记。曹树林逝世后,由田起负责监委工作。1979年,农场撤销监
委,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1983年1 月崔景芳任纪委书记,田起为副书记。1984年12月,机
构改革后,纪委未设副书记。1986年9 月纪委改选,崔景芳任书记,周庆富任副书记。
双鸭山农场党的领导机关机构沿革一览表
农场党组织负责人更换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