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组织工作

第二节 组织工作




一、机构沿革

农场党委未正式成立时,党的组织工作(包括干部工作)无专人负责,1951年党总支成
立后,一直由总支书记亲自办理。1955年,组织工作由总支办公室文书关素(女)代为办理,
至1956年初改由魏清秀办理此项工作,而干部工作仍由书记负责。1957年农场党委成立,下
设组织科。9 月朴凤三调入科内任干事,负责办理具体业务工作。1959年5 月朴风三升任副
科长。1960年农场党委成立书记处,下设组织部。孙朋任副部长。 1961 年书记处撤销,组
织部直接由党委领导,1966年农场又成立政治部,下设组织科,杨兆江任副科长。“文革”
开始后“党委机构受到极大冲击,各种负责干部均“靠边站”,组织工作暂时由干事曲景祥
帮助办理兵团时期二十九团党委成立以后,团政治处下设组织股,由崔景芳任股长。兵团撤
销后,二十九团改为双鸭山农场,恢复了农场党委,设组织科,崔景芳任科长,刘发任副科
长。1981年党委设组织部,崔景芳任部长,刘发任副部长。1983年3 月机构改革,王文海、
朱振民提升为副部长。同年5 月,王文海升为部长,12月王喜武任组织员。1984年卢焕友、
薛友合先后提升为副部长。1984年 12 月,薛友合任部长,卢焕友调老干部科,1987年6 月
刘友德任部长。
农场党组织部门负责人—览表



二、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工作
1948年秋天农场党组织公开以后,即着手培养入党对象。于1949年吸收了8 名干部和工
人加入组织。1951年党支部发展至5 个,7 月1 日成立了总支委员会;1957年成立了农场党
委,下辖12个支部。1960年农场设分场,党组织随之扩大,有党总支6 个(机关总支,工副
业总支、一分场总支、二分场总支、三分场总支、石油厂总支),党支部有38个,党员615
人。1962年农场撤销分场后,党总支撤销,1963年大批干部调出,职工也进行精简,后来又
进行“四清”教育,党组织暂停发展。党员人数到1966年初只有406 人。“文化大革命”前
期,党组织形成瘫痪状态,直至1969年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二十九团党组织才恢复正常活动。
此期间曾大批发展党员,至1977年生产建设兵团撤销时,二十九团有党员779 人。不久,二
十九团改为双鸭山农场,党组织经过整顿,更为健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委组织
全场党员学习讨论《党章修改草案》和《关于党的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照检查自己的
工作、思想和作风,提高了党员的思想觉悟,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战斗力都得到加强。几年
来,党组织又逐步发展,至1984年党支部发展到56个,党员发展到875 人。1987年有总支4
个。(机关总支、煤炭公司总支、建筑工程公司总支、劳动服务公司总支)支部56个,有党
员944 人。
党组织状况统计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场党委组织部重视了对基层党组织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情况的
检查,看基层党委和党支部是否认真实行民主集中制,是否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
委集中领导作用,了解基层存在的问题。

在抓思想建设方面,协助宣传部抓好对党员的思想教育,组织党员学习党章和党的基本
知识及党的方针政策,使党员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和精神文
明、物质文明建设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抓好对非党积极分子的选拔培养和考察教育工
作。按照党章要求,战斗力都有所加强,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得到恢复,有力地推动了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
全场基层组织情况表



1987年党员概况



三、干部工作
农场的干部工作由党委组织部设专人负责,主要是搞好对各级领导班子的考核、调配,
对全场干部的考查、教育、调整,对第三梯队的选拔、培养、考核和教育等工作。对文化水
平和业务水平低的干部,送到各类学校学习培养,文化程度达到大专或中专的干部派到基层
或其他岗位上锻炼培养,使他们逐步达到适应领导工作的能力。经过锻炼后,把那些有魄力、
有干劲、有组织领导才能,又勇于创新,大胆改革的同志选配到各级领导班子中去。

此外,组织部还负责大、中专毕业生的分配,办理干部转正、调资和以工代干人员转为
干部等工作。自1979年至1983年10月,进行两次大规模转干工作。给行政干部、科技干部、
专业干部、文教卫生人员共374 人办理了转正手续。

四、离休干部工作随着岁月的推移,办理离休、退休的干部一年比一年多,为了做好离、
退休的老干部工作,使他们安度晚年,生活过得愉快、幸福,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组织部
从1981年配备专职做老干部工作人员。1983年又盖了老干部活动楼,设老干部阅览室、阅文
室、游艺室,购买了彩色电视机,设置了乒乓球、康乐球、扑克、麻将、象棋、军棋、跳棋
等文娱用品,以丰富文化生活。

每逢年节,由场领导带领有关部门人员进行登门拜访,了解他们生活情况,身体健康情
况。

对家庭生活确有困难的老干部,组织帮助给予解决具体问题,使老干部解除精神负担和
忧虑。

1981年坦场有计划有步骤地为离休老干部解决住房。首先给1945年9 月3 日前参加工作
的老干部每人解决70平方米住房,不愿意搬家的组织帮助接房,达到每户70平方米住房。

之后,又给一部分离休的行政18级享受场处级待遇的老干部,解决54平方米住房。

每逢春节前,都召开一次老干部座谈会,请他们对生产、工作及农场建设提出建议或批
评。

使离休干部感到虽然离休了,组织还想着他们,仍然还按在岗位上一样看待,让他们献
计策,使他们在晚年发挥余热,为“四化”建设做出贡献。

同时还负责老干部的易地安置工作。1977年以后。离休退休的老干部已有5 人易地安置。

1984年冬,农场成立老干部科后,老干部工作移交老干部科办理,不久又成立了中共双
鸭山农场离、退休老干部支部。由老干部科科长卢焕友兼任支部书记。
农场干部情况统计表



五、党员代表大会农场第一届党员代表大会是在1954年党组织成立总支委员会以后,于
3 月20日至22日在四方台老场部召开的,当时的代表人数尚未查清,此后至1986年九月,共
召开党员代表大会12次。(见表)
农场历届党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