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纪检工作

第四节 纪检工作




一、机构沿革

农场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前身是监察委员会,成立于1959年,当时没有专职的监委书记,
由场党委副书记管纯兼任监委书记。1962年,管纯调离农场。由宋绍武接任监委书记。1966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党组织停止活动,监委也被取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后,
农场改为二十九团,纪律检查工作由政治处组织股负责。各部门违纪事件实际上由部门自己
处理。1977年兵团撤消。二十九团改为双鸭山农场后,党组织设监委,负责纪检工作,由政
治处主任曹树林任监委书记。曹树林逝世后由田起任副书记,负责监委工作。1979年农场撤
消监委,设立纪委检查委员会。1983年1 月,崔景芳任纪委书记,田起任副书记。1984年机
构改革后,仍由崔景芳任书记。未设副书记。1986年9 月,农场党代会选举产生新的纪委,
崔景芳任书记,周庆富任副书记,设委员4 人。

为了加强纪检工作,农场党委于1987年7 月为纪委配备了两名正队级纪检员,并根据上
级要求及实际需要,设置了纪委办公室。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案件检查,信访(兼内勤)
等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并成立了审理小组。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如纪委办公室目标责任
制,信息反馈制,党风检查责任制,党内监督制,各种会议立会制及信访定期汇报制等。

二、纪委检查工作

1959年至1965年,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在“三反”、“五反”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从加
强党的纪律入手,主要查处了贪污案和生活作风等案件。1966年“文革”开始,党的监察工作
处于停顿状态,1968年农场改制,称二十九团,由政治处组织股负责纪检工作,主要协助团党
委查处党员干部生活作风和其他案件,1979年2 月以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
加强了纪委工作,把维护党规党法,切实搞好党风做为据本任务。


1 、进行党纪教育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下发后,
农场党委做出了认真贯彻执行《准则》的决定,并结合学习《党章修改草案》,制定执行《
准则》的具体规定。纪委采取办学习班、召开讨论会等多种形式,对党员进行坚持党的政治
路线和思想路线,加强党的团结和统一,加强民主集中制和组织纪律性的教育,广大党员以
《准则》为镜子,对照检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认识,端正作风。
党的组织生活得到加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突出了,提高了党组
织的战斗力。在贯彻党中央十一、十二、十三大会议精神,整党整风,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反对官僚主义,整顿机关风纪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纪委都把主要精力投入进去,并
注意与组织和宣传等部门紧密配合,平日,还利用典型案例对党员进行教育。

2 、维护政治纪律,查处违纪案件1979年2 月以来,纪委有重点地检查了贯彻执行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情况,查处了一些危害国家和
人民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破坏党风、违犯党纪的案件。1979年1 月至1987年12月,受理群众
来信来访258 件次,查处各种违纪案件73起。从1969年至1987年受党纪处分的共78人。

通过对违纪案件的查处,使违法乱纪者得到教育,在群众中挽回了不良影响,并教育了
广大党员和干部,加强了纪律,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3 、纠正不正之风在端正党风、纠正不正之风中,认真贯彻“一要坚决、二要持久”的
方针,先后清理纠正了用公款大吃大喝和请客送礼风,长期占用公款和拖欠公款风,用公物
建私房风,人事安排及进修上学等方面的不正之风。纠正了用公款制发服装、滥发奖金和物
品等不正之风。基本刹住了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

4 、协助党委搞好党风建设纪委主动协助党委制定党风规划,责任制和端正党风考评细
则,布置端正党风工作任务,特别是1983年以来,层层落实抓党风规划和责任制,按分管战
线抓党风签订责任状,做到年初有计划、平时抓落实、年终有总结。每年按考评细则对各党
支部进行检查,并把情况通报全场,纪委还建立了党政领导抓党风纪实簿和党政领导党风监
督档案,使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三、打击经济领域的严重犯罪活动

农场于1982年3 月根据中央《紧急通知》的精神,成立了贯彻中央通知的领导小组,设立
贯彻办公室。1985年8 月17日又进行了调整加强。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刘发担任,副组长
刘学成(常务副场长)、崔景芳(纪委书记)、王文忠(总会计师),成员有薛友合(组织部
长)、金相东(工商局长)耿启海(公安局长)、任永堂(计财科长)、李欣华(宣传部长)、
范德财(劳资科长)、田振清(办公室副主任)、董成武(贯彻办工作人员)。1986年,贯彻
办改称经打办,刘大光任办公室主任。


从1982年3 月以来,共揭露查处各类经济案件14起,结案14起,结案率为100 %,退缴
赃款16,988 元。通过这场斗争,使全场党员、干部、群众受到一次实际的反腐蚀斗争的教
育,对端正党风、整顿党纪和深入搞好经济体制改革起了良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