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第四节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一、大跃进运动
从1958年到1960年,农场紧跟全国的形势,进行了持续三年的“全面大跃进”。动员了
大批劳动力,日夜奋战,企图在三年内工业、农业都获得高产,使人民生活得到提高,过着
“组织军事化,劳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的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生活。但通过实践证
明,事与愿违。经过了三年的艰苦劳动,虽然工业方面有所发展,但农业与其它各业产量没
有提高,农田基本建设及农业产量反而遭到较大的破坏与损失,有伤原气。加之从1960年至
1962年、1963年中遇上自然灾害,使人们生活十分困难。
农场在大跃进时的大体情况:
农业方面
各农业单位对农田土地实行深翻,有的深翻至1 米甚至1.5 米。播种实行高度密植,有的
玉米株距为10—15公分;有的单位大豆撒播。水稻也进行撒播。在施肥方面,肥量较大,有的
在深翻底部成层地施肥。如机关于1958年5 月间,在一队菜园地号内划出一垧地作为“卫星田”。
由场部直接掌握,机关干部参加劳动,每日干到晚上10点吃夜班饭再休息,第二天照常上班,
这块实验田深翻了1 米,填土时,每填20公分土即垫20公分厚的马粪。土粪相间,起垄种玉米。
行距40公分,株距5 公分,出苗后发现太密,怕影响日照和通风,又间苗一次,株距改为7 —
8 公分。计划在这块“卫星田”里产玉米一万斤。放一个“卫星”。但结果茎杆长得有3 米来
高,又粗又壮,大多数不结穗,产量谈不上提高了。其它深翻过度,密植过当,施肥过量的农
田,产量都不高,有的绝产。撒播的大豆减产,水稻连种子也没收回来。
工业方面
大跃进的三年中,农场工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成立了几个工厂。1958年4 月下旬,白酒
厂正式成立,5 月1 日即大量生产白酒。5 月份成立煤矿。6 —7 月份成立陶瓷厂,并投入生
产。7 月间一队修理所和三队修理所相继成立。11月酱油厂建成并投入生产。1959年5 月中旬,
农场又成立了废油厂。6 月23日场部的修理厂改为修配厂。10月间,加工厂开始使用电磨加工
粮食。6 月2 日冰棍厂建成投产。8 月14日成立了电工排,并于翌年3 月1 日扩大为电器修配
厂。
这些大小厂矿投产后,农场的工业生产比重明显增大。有些工厂为农场创造了财富,但
有的厂由于在原料供应、生产管理及产品销售等方面还存在着问题,使生产受到影响,有的
单位造成亏损。
在此期间,全国大炼钢铁。农场也于1959年7 —8 月间组织炼铁队伍。由工业科长刘云龙
负责开始采矿冶炼。起初派人到岭东八道坝选矿,所采之矿石经鉴定含铁量较低,未采用。后
又转移至岭西西北之羊鼻山开采,获得含铁量较高的铁矿石。7 月间即在该地区建立了一对高
炉,集中六、七百人(最多时,近千名)选矿、运矿、冶炼,用 3台汽车轮番供应饭菜、食品
(由几十里路外的场部运至炼铁场)。最多时每天供应 3000 个面包。机关干部每晚乘车参加
劳动,晚10时回场部吃夜班饭。炼铁厂其它人员倒班劳动。8 月份双鸭山市组织钢铁大会战,
双鸭山市、富锦县、宝清县和集贤农场等单位参加了会战。农场由书记王永固、场长赵青山等
率领,1000人参战,奋战一个月撤回。此外,农场三分场的前身——五九七农场五分场。曾于
1958年10月间派出一个队(称为钢铁四队)到锅盔山南麓开采铁矿。四队在山中自建房舍,挖
掘矿石近100 吨,后因后勤供应困难,所采之矿石又无法运出,在当年大雪封山之前全队撤回。
该分场划归集贤农场后,矿石仍无法运出,乃至年久日深被山洪冲散。
畜牧方面
1959年2 月10日,农场改名为“国营集贤畜牧农场”,加强畜牧生产。6 月23日正式成立
了畜牧科,8 月间又成立了兽医站,并在务农业单位划出饲料地,种植青贮饲料和饲料瓜等。
总场有畜牧队,各分场也有畜牧队,饲养猪、牛、鸡、鸭等畜、禽。但由于管理不善,饲料欠
收,供应困难,大批禽、畜死亡,畜牧生产也遭到损失。
生活方面
农场派人到河南等地参观学习,准备实行免费用膳制度。于1960年春天动工在
扁石河北岸建筑“万人大食堂”(实际可容700 多人),大食堂为1288平方米,当年10月即
建成。但由于各种条件不具备,实际困难太多,未能实现集体用膳。1963年,场部由四方台
迁至扁石河北岸新场址时,大食堂改为俱乐部。
大跃进的几年中,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加之经营管理不当,造成了农业、牧业的欠收
和亏损,使职工生活十分困难,他们在此期间劳动时间延长,劳动强度增大,但仍能坚持生
产,克服困难,度过难关,而且在此期间保持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表现出了广大
农垦战士的优秀品质和艰苦奋斗精神。
在大跃进期间,曾于1959年10月25日开始,开展“反对右倾机会主义思想和右倾情绪”的
整风运动。1960年运动深入,包括场长赵青山、党支部副书记靳祥、工会副主席杨维昌等在内
的一批领导干部受到审查和处理。直到大跃进运动后的1961年。经过复查核实。澄清了事实,
弄清了是非,这些领导干部才得到平反,但有的问题仍被遗留下来,成为这些干部在“文化大
革命”中再次受到审查和斗争的“历史证据”。
二、人民公社化
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场于1959年春天被确定为“双鸭山人民公社第二分社”与四方台
矿同属一个单位。农场书记王永固任公社党委委员兼第二分社党委书记,场长赵青山任公社第
二分社主任。
11月9 日,第二分社成立市场管理所,分社副主任(即农场副场长)郭文祥任主任。成
员有毕雨清(商业科副科长)、汪潮(畜牧科副科长)、范亚兰(妇联主任)、刘铁云(公
安分局副局长)等。对市场物价、秩序、税收各方面实行管理。
1961年底,农场各方面恢复由农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