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机管理机构沿革
第二章 农机
第一节 农机管理机构沿革
概述农场建场初,沿袭着传统的手工劳动方式耕作,到1948年后才有了一批机车和农具,
开始使用机械耕作。发展到八十年代,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达到80%以上的程度。这是一个
从无到有、从不配套到基本配套、从不懂技术到逐步掌握技术的发展过程,是由笨重手工劳
动逐步向农业机械化作业发展的过程。
1953年,农场开始建立了农机管理部门——机务场长办公室,负责全场农机管理工作。
1956年,这个办公室改为机务室,刘学成为机务室技术员。刚延玺为机务室一级助理技
术员。
1959年成立机电科,有工作人员5 人后增至8 人。负责领导全场机械(包括畜牧机械)
生产及汽车队工作。1961年改为机务科,1964年后,机务科只负责全场农业机械管理,不管
理汽车队工作。1969年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农场改为三师二十九团,设机务办公室,1977年
二十九团恢复为农场,机务办公室又改为农机科。
农场1951年配备了专管机务的副场长,第一任机务副场长杜宝善(1951、7 —1958、6 ),
第二任机务副场长刘冲(1963~1968),第三任机务副场长刘学成(1979~1987)。
负责机务工作的科长先后为洪宝泉、吕国臣、刘学成、肖荣、吴运斌、郑清云。
机务技术力量随机械化程度的发展而逐渐加强。在原来只有两三名从机务人员提升为技
术员的基础上,发展到1987拥有4 名工程师(刘学成、吴运斌、周承垣、郑清云) 9名助理
工程师,形成一支比较强大的机务技术力量。
机务队伍也在不断扩大,1951年全场只有一个机耕队,设在场部附近,当时任机务队长
的是苏保鑫,1953年设有3 个生产机务队,第一生产队机务队长连厚祖,第二生产队机务队
长吴玉璞,第三生产队机务队长顾业廷,1954年成立了第四、第五两个生产队,第四生产队
周秉权任机务队长,第五生产队由生产队长吕国臣兼任。
1969年前一直是生产队下设机务队编制,1969年兵团领导期间改为机务排,1975年由机
务副队长负责管理本生产队机务工作,1984年农机具由专业户承包,但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
仍由农机科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