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规章制度的制订与执行

第五节 规章制度的制订与执行



建场初期,机务管理水平较低,随着机械增多,管理水平也逐步得到了提高,规章制度
也逐渐完善。1952年,东北局国营农场管理局颁发了《农业机务手册》,手册详细提供机务
工作规章、技术保养要求、农机具检修检查,农业机务定额,以及有关农、机常识、一般性
能等资料。随后又颁发了《田间操作规程》,健全了规章制度,使得在当时机械老、旧、少
不配套的情况下,较充分地发挥了机械性能,安全地完成了历年的生产任务,农场机务力量
也随之发展起来。

文化大革命中,农场机务工作也与其它部门工作一样受到冲击,一系列规章制度都被全盘
否定了,因此机务管理曾一度出现比较混乱局面,机具损坏严重,故障多,工作效率低,无人
敢管。但也出现了象十四队东方红—54—39号这样的先进车组。他们在车长张吉贵带领下,坚
持执行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双班保养制等厂以致这个车组的机具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技术状
态,“三率”高,故障少、成本低,被评为先进车组,树为农场机务队伍的标杆。党委和业务
部门及时总结推广了他们的经验,经过分析研究,实践证明机务工作必须有章可循,于是在原
机务规章的基础上重新编写和制定了机务管理规章。1972年农场拟订了《机务工作规章》。《
规章》包括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制,质量检查制、机具管理维修制、安全生产经济核算和请
示报告,七项具体制度。在贯彻这一《规章》时充分发挥十四队39号机组的标杆作用。在全场
掀起向39号机组学习的高潮,并总结出一整套技术措施。这就是“一准、二严、三个一样、四
不漏、五净,六封闭、七精心、八不动”。具体内容是:

一准,准时按油耗保养。

二严,严格双班保养,严格执行保养规程。

三个一样:保养底盘和发动机一样。保养农具和拖拉机一样。保养非田间作业机械和田
间作业机械一样。

四不漏: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不漏电。

五净,油、水、空气、工具、机具净。

六封闭,主副燃油籍盖、加油口、油尺、磁电机、汽化器要封闭。

七认真,农闭农忙保养一样认真,冬天夏天保养一样认真,雨天,晴天一样认真,人多
人少一样认真,队内队外一样认真;有人检查和无人检查一样认真,领导在与领导不在一样
认真。

八不动:不擅自调整喷油量;不得擅自调整喷油压力,不得擅自调整主副发动机转数;
不得擅自调整发动机调节器,不得擅自改变中央传动齿轮齿侧间隙,不得擅自改变机油压力;
不得擅自拆卸铅封。

同时农机科又提出田间作业、技术保养、油料管理、机具维修、技术档案五项标准化要
求,并促进了它的实现。生产队进一步建立了“三库一场”(保养库、零件库、油料库、农
具场)。管理规章制度,并设专人负责印发了《机车作业定额》、《农具检修规范和技术标
准》、《质量检收标准》、《先进排、车组评比条件》以及奖励制度等,使机务规章更加完
善,机务工作走上了正轨。

1978年5 月30日至6 月3 月,总局在农场召开了机务管理定标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管
局领导同志,机务处长及各农场主管机务工作的领导同志近200 人。

会议学习总局颁发的《国营农场机务规章》,参观了农场9 个队的机务管理情况,听取
双鸭山农场及二龙山、尖山、友谊农场的经验介绍,会上推广双鸭山农场机务管理经验,决
定开展“机务管理标准化运动”,并制定了《连队机务管理十项标准》。

1979年红管局下达了《机务管理标准化运动检查评比标准和方法的通知》,更加具体的
指导了标准化运动的开展,使农场在机务管理水平标准化运动中更上一层楼,在运动开展的
第一年1978年是三、四、五、七、八、九、十二、十四、十五等9 个单位被评为标准化生产
队,标准化车组70个,占机组总数的42%。

1979年评为标准化队有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二、十三、十四,十五队共11
个单位,标准化机组93个,占机组总数53%。

1980年标准化队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二、十三、十四、十五队、
科研站共14个单位,标准化机组133 个,占机组总数71%。

1981年评为标准化队有一、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
四、十五队共14个单位,标准化机组150 个,占机组总数80%。

1982年全部进入标准化队,评为标准化机组176 个,占机组总数的89.7%。

1980年总局决定给以标准化农场、生产队、机组的奖励,双鸭山农场几年来一直被管局,
总局评为标准化农场。

由于在贯彻规章制度,机务管理工作上,做出了一些成绩,除受上级领导表扬和奖励外,
不少兄弟省市农垦局、农场先后来场参观。几年来参观指导的情况如下,1972年来场参观单
位2 个,人数11人。

1973年来场参观单位20个,人数272 人。

1974年来场参观单位51个,人数1075人。

1975年来场参观单位74个,人数829 人。

1976年来场参观单位123 个,人数4493人。

1977年来场参观单位46个,人数841 人。

1978年来场参观单位54个,人数1159人。

1979年来场参观单位21个,人数202 人。

1980年来场参观单位26个,人数420 人。

1981年来场参观单位11个,人数73人。

1982年来场参观单位18个,人数262 人。

1983年来场参观单位5 个,人数85人。

从1972年到1983年来场参观的单位共有451 个;参观人数达9722人。

这些单位有来自垦区兄弟农场,还有来自新疆、南藏(其中有藏族同胞)江苏、安徽、
山东、河北、天津、吉林、辽宁、河南、甘肃、宁夏、山西、陕西、海南岛、大庆油田等三
十一个省(市)、地区、农垦局、农场,也有部队的同志们(他们来自锦州炮兵师、武汉空
军部队、广州空军部队、牡丹江空军部队)。

他们的到来更促进了农场机务管理工作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