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良种繁育

第五节 良种繁育



农场于1955年从哈尔滨东北农学院引进哈白猪饲养。经十几年的人工选择和自然淘汰,该
猪种已适应了农场的自然环境。但其体型小、大撅嘴、短细腿,生长发育较慢。1966年东北农
学院提出了用大白猪级进杂交的育种新方案。1973年二十九团代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参加黑
龙江省哈白猪育种协作组,并成为全省六大主力育种场之一。经七年的努力,1979年经国家正
式验收,新哈白猪成为我国第一个新品种猪。

通过育种,新哈白猪繁殖性能和生长发育不断提高,因而经济效益也是显著的。从育种开
始,农场种猪场一直保持养猪盈利,并向省内、外推广五千余头优良种猪。

一、育种方法

1 、杂交育成的新哈白猪含75%的大白猪血液。

2 、杂交后选出理想的优良个体进行横交固定。

3 、选种选配,通过横交固定。对大量的个体进行表型种选择和阶段发育选择。选择出
理想型个,通过选配,使其优良性状获得遗传。

4 、合理的饲养管理,从育种开始就制订稳定的饲养管理方案,即大群养“食堂化”。
生饲料,自由采食、常备水,并在不同阶段,按标准饲养。

5 、世代选育,采取后备猪一产留种,一年一个界代,通过五个世代培育,使农场新哈
白猪完全达到育种规定指标。

6 、品系培育,在省哈白猪育种组统一领导下,农场任务是育成中、早熟品系。即 8月
令体重达120ks.1977年,通过全群血统分析发现319 —6 号母猪亲缘群在全群数量很大,90
头母猪有62头为此亲缘群,占全群的68.2%,本群4 —1 号公猪对全群影响很大。通过全面
分析,本亲缘群具备中早熟特性。在1976年20头后母8 月龄体长126.25 cm ,胸围119.8cm ,
体重117.3kg ,1975年培育出的35头后备母猪8 月龄体重平均为135k9 ,实践证明,农场新
哈白猪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可达到中早熟标准。

二、体型外貌

肉脂兼用型,体躯较大,全白,头中等大,耳直立,背腰平直,腹部下垂,后躯丰满,
四肢健壮,结构均匀,体质坚实。

三、生长发育

1975—1981年168头后母统计8月龄体重达108.08 kg

104头后母12月龄体重达144kg

60头二岁母猪体重达168.2kS

96头三岁以上母猪205kg

四、繁殖性能

1975~1982年,905 产,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0.51 头,初生重1.17 kg ,30天窝重 2.42kg,
60天窝重142.82kg,60天成活头数9.4 头。

五、杂交效果,哈白猪长白,公猪杂交效果很好。见下表:

项 目 60天窝重 90kg日令 日增重

纯 哈 155.7kg 184天 616g

长×哈 170.9kg 179天 638g

杂 +14.3kg -5天 +2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