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工业发展概况

第六章 工业

第一节 工业发展概况



农场在五十年代初期,即先后建立了榨油厂、米面加工厂和修配厂等工厂,虽然当时规
模较小,设备简陋,但毕竟已形成工业雏型,为场办工业开创了道路。1958年及其后的几年,
正值我国历史上的“大跃进”时期,场办工业随着全国工业发展形势也迅速发展。

1958年4 月间成立了酒厂,5 月1 日即大量生产白酒。5 月间成立煤矿,开采原煤, 6
月间成立陶瓷厂并投入生产。7 月份在一队、三队(现七队)又先后成立了修理所。 1959
年5 月中旬,成立废油厂。9 月间成立被服厂、食品厂。农场并设有工副业办公室(后改为
工业交通科)。

党组织有工副业总支。同年10月,米面加工厂扩建,开始使用电磨生产。1960年6 月,
建立了冰棍厂。同年8 月成立电工排,1961年3 月扩大为电器修配厂。1965年,粮食加工厂
建成四层大楼,安装新型机器,扩大生产,改名为面粉加工厂,包括粮食加工、豆油加工和
白酒生产等车间,使农场粮食加工业步入了新的阶段。“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工业生产和
其他产业一样受到很大干扰,经济效益受到很大损失。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后,农场改为二十
九团,把各厂、矿改为连队建制,增加了人员,工业队伍有所扩大,也增添了一部分设备,
增拨了一批资金,工业生产形势有所好转。1972年建立了木材加工厂(从原工程大队分出),
增加了一个采煤连。1973年3 月,又将两个采煤连合并为二十九团煤矿。4 月改建了冰棍厂,
采用冰棍机生产,1974年成立了电业所,1975年6 月建立化肥厂,10月份化肥厂大楼建成并
投入生产。1976年砖厂扩建,建成了轮窑,并开始用机器制砖。1977年生产建设兵团撤销后,
2 月1 日二十九团改为双鸭山农场。工业生产由工业交通科管理,对工业生产机构有所调整。
原修配厂改为农机修造厂,面粉厂改为联合加工厂,健全了煤矿、砖厂等机构。1978年成立
了水泥厂。1979年成立了造纸厂,将水泥厂改为水泥车间,归造纸厂领导。1980年1 月成立
瓦厂,同年 10 月煤矿扩大生产,设两个井口和机电、后勤等队,成立了党委,下设6 个支
部(工业公司成立后,煤矿党委改为党总支)。总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场的
工业生产和其他各业一样逐步得到发展。

除了全民所有制的工业厂矿外,农场内的集体所有制的工厂也开始创立,如劳动服务公
司所辖各单位所开办的青年综合加工厂、绣花厂、砖厂、煤矿,农机修造厂开办的煤矿等。
近几年来,职工也开始自办小型工厂,如工程三队职工潘录开办的木材加工厂,木材厂工人
张凤桥开办的火锯加工厂,还有职工开办的小煤矿、小砖窑、豆腐坊、食品加工厂等。农场
的全民、集体、个体兴办的工业,手工业,在党中央对农村经济政策放宽的有利条件下,都
得到了较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