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造纸

第六节 造纸




一、造纸厂机构沿革

双鸭山农场造纸厂,是在原农场化肥厂、水泥厂的基础上改建转产的。工厂地址为农场
原小煤窑开采区。
1958年5月,农场在东大岗南侧地区开设小煤窑,由詹庆年负责带领几十名工人用人工采掘。
由于采掘出的煤炭没有销路,1960年停产,于山坡上种植果树,并兼生产农产品。1969年生
产建设兵团组建后,农场改为二十九团,将园艺队改为农业六连,吴顺兴任连长,王玉书任
指导员。1975年3月,二十九团在六连境内建筑化肥广大楼,撤销原单位,建立化肥厂(后又
在西大岗成立农业六连),化肥厂厂长为毕雨清,书记为曲景祥。1977年又建一座水泥生产车
间楼房,下半年即生产水泥447吨。1978年,因化肥产品质量不过关,销售困难,化肥生产被
迫下马。化肥厂改为水泥厂,单一生产水泥。 1979年由王士忠接任水泥厂厂长,阚怀义任党
支部书记。1980年春天又因水泥号数低,没有销路,又在化肥厂楼房的基础上扩建装置了生
产纸箱和瓦楞纸两项产品的设备,下半年开始生产纸箱及瓦楞纸。纸箱产量为43400多只,瓦
楞纸产量为130多吨。同时生产水泥1500吨。1982年改名为造纸厂。1983年农场机构改革成立
工业公司,造纸厂归工业公司领导。1984年农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给下属单位“松绑”、
“放权”。造纸厂获得自主权,民主选举厂长,李成寿当选为厂长,张国友担任副厂长,王士
忠担任党支部书记。

二、生产概况

1975年造纸厂的前身化肥厂成立,第二年即生产出化肥3778吨。1978年改建成水泥厂前,
生产化肥1548吨。1978年生产水泥675 吨,总产值25650 元。同年尚生产化肥159 吨。1979年,
化肥完全停产,生产水泥594 吨,总产值为22572 元。1980年工厂扩建,装置了造纸设备,改
名为造纸厂,主要产品为纸箱及瓦楞纸,同时也生产水泥,当年生产纸箱43421 只,瓦楞纸130.7
吨,生产水泥1500吨。总产值达到220055元。但因成本及管理费用较高,工厂仍亏损,20.3万
元。1981年、1982年虽精简机构,压缩编制,全场职工人数从1980年的223 人降至1981年176
人,又降至1982年的176 人,但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仍连年亏损。1983年职工人数精简到163
人(包括管理人员8 人),改善了经营管理方法,改进了生产工艺,提高了产量,降低了成本,
开始扭亏为盈。1984年,工厂实行经济责任制,注意了提高产品质量和打通销路,纸箱销售市
场得到扩大,产品销至哈尔滨、佳木斯、双鸭山、宝清、集贤、富锦、桦川等七个市、县及附
近的几个农场。水泥产品质量也有所提高,主要供场内各单位基建施工使用。造纸厂在夏季并
批量生产“美柠露”、汽酒等饮料投入市场。至1984年底,已生产纸箱47万只、瓦楞纸640 吨、
水泥420 吨。 1987 年造纸1259吨。

历年来各项产品生产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