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木材加工

第七节 木材加工




一、木材厂机构沿革

双鸭山农场木材厂是1972年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领导时期从原工程大队(后改为二十连)
分出而独立建厂的。于2 月8 日正式成立,当时称二十九团木材厂。由周政明任厂长,曲景祥
任党支部书记(指导员)。全厂有职工78人,分制材车间和机械木工车间进行生产。1974年,
曲景祥调工程队任支部书记,由胡杰柱接任木材厂支部书记。1977年生产建设兵团撤销,二十
九团改为双鸭山农场,木材厂改名为双鸭山农场木材厂。1978年木材厂组织有所变动,厂长、
书记调出,由林中隼接任厂长,李加德任支部书记,全厂职工增至146 人。1982年增设生产副
厂长,由张继臣担任。1983年林中隼改任党支部书记,姚东彩任厂长。1984年林中隼,姚东彩
先后调离木材厂,张继臣任厂长,姜春国、赵宝合任副厂长,郭振增任支部书记,全厂职工精
减为114 人。1986年6 月董雄南代厂长,7 月郭振增代厂长,8 月王同兆任厂长兼书记,姚知
远、赵宝合任副厂长,1987年王国祥任厂长兼书记。

二、生产情况

木材厂建场初期全厂职工仅78人,其中男职工75人,占总人数的97.4%。全厂共分两个
生产车间,即制材车间、机械木工车间。1972年初,制材车间由15名人员组成,主要设备有沈
阳产MJ321 型大带锯一道,配有40千瓦电机一台。主要功能为剖割原木。沈阳产锉锯机一台,
配有2 、8 千瓦电机一台,供锉木、锯木之用。有江苏产MR4115滚压压机一台,电机0.8 千瓦。
自制盘圆锯机一台,供加工原木及加工各种规格的成材之用。加工小木方、中木方、大木方、
薄板,中板等材料,供应农场各单位基本建设和生产、维修用材。

机械木工车间,1972年初共有30名人员,当时没有购进新型设备,各种设备主要靠自制。
如木材烘干室的各项设备,600MD 型大压刨(电机4.0 千瓦)、300MB 型小压(电机4.5 千瓦)、
600MB 型大平刨(电机4.0 千瓦)、250MB 型小平刨(电机0.95千瓦),还有下料截锯机(电
机2.8 千瓦)、改料圆锯机等。当时主要的生产项目是制作各种式样、各种规格的家具、办公
室用的桌、椅、文件柜、资料柜、卷柜、书柜等,还有基本建设使用的房架,大、小门窗框及
门、窗。产品除销售到农场各单位外,还销售到场外,由于全厂干部、职工齐心合力,精打细
算,生产计划完成得很好,全年盈利3220多元。1972年,职工人数增加到87人,制材车间添设
一名自制的圆锯机。主要生产项目为锯割各类原木,制作各种规格的木板、木方材料,供基本
建设及家具生产使用。全年加工原木2144立方米,制作成材1458立方米,出材率达68%。成材
平均价格为180 元。机械车间的工人对机械操作技术有了较大的提高,木工的技术力量也有所
加强。生产出的家具,一头沉书桌、卷柜、办公桌椅、门窗框及门窗、房架,质量都有所提高,
销售农场内外,受到用户好评。这一年,没有增添设备,而圆满地完成财务指标,并盈利23,
476 元。有3 个班组被评为先进集体,5 名同志被评为先进生产者。

1974年,职工人数增加到97人。制材车间人员增加到22人。主要生产项目除仍加工各类树
种的原木外,还制作各种规格的成材,如芭板、棚楞、吊子、窗扇、门边、灰条、瓦条、屋架
料、25cm板材及30cm板材等。供全场基本建设、生产维修及家具制作使用。机械木工车间共有
31人。设备增添了自制的打眼机(电机0.28千瓦),吸风机(电机0.75千瓦),主要功能是把
室内的刨花、锯屑吸出室外,使室内保持清洁。并有下料截锯机(电机2.8 千瓦),全年主要
生产项目为制作各种家具、门窗、屋架和办公用具,销售场内外,由于经营不善,全年未能完
成财务计划,并亏损39,698 元。

1975年,木材厂的职工人数增加到105 人,制材车间仍为22人。但设备有所改变,购进了
两道吉林制造MJ 3210 型带锯机(电机20千瓦),代替了圆锯机制材,还自制了一台绞车(电
机10千瓦),代替了人工归楞和原木上料,减轻了工人体力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主要生产
项目仍为加工原木和制作各种规格的成材。销售至场内外各单位。全年加工原木2136立方米,
制作成材1638立方米,出材率达76.6%,机械木工车间人员共32人,并配备了专职油漆工2 人,
油刷桌、椅、板凳等家具及办公用品,产品除销售到场内务单位外,还销售至红兴隆管理局,
双鸭山矿务局等处。由于购进的原材料成本过高,以及经营管理水平有限,全年亏损达到了6580
多元。

1976年,全场职工增至119人,制材车间仍为22人,主要设备有三道带锯,一台绞车、
一台锉锯机、一台滚压机,生产项目除原来各项外,增添檩子等项。木工车间共33人,其中
机械班占20人,未增添机械设备。主要产品仍为各种家具及基本建设需要材料。由于产品质
量提高,销路较大。农场各单位,管局、煤矿等地均来订货,全年圆满地完成指标,并盈利
36300元。
1977年职工人数增至141 人,全年盈利45550 多元,1978年至1982年木材厂连年亏损,其
中1980年亏损最多,达63899 元。

1983年,木材厂进行改革,整顿后职工人数减至121 人。在青年工人中进行文化补课和技
术补课,使大部分男,女职工的文化程度达到初中水平。木工车间增添了三台新设备,全年购
进原木2525立方米,加工原木2448立方米,制出成材1445立方米,出材率达 60.4 %。

为了开辟生产新门路,木材厂聘请上海玩具厂退休技术工人传授技艺,开设光华玩具厂,
生产各种木制玩具,主要产品有:幼儿积木彩色积木、拼图积木、计算积木、大型象棋、拖拉
鸭子,拖拉大象,各种动物头型玩具摇椅等,但由于制作工艺不细,质量不过硬,市场销路不
畅通,有待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打开销路。

1983年由于实行了联产承包制,生产利润指标下达到各个班组,实行单独核算,费用包干,
使生产形势不断好转,产品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销售数量也逐渐增大,扭转了连年亏损的局
面,全年盈利970 元。

1984年,木材厂进一步实行改革,调整了领导班子,职工人数减至114 人,全厂干部 5人,
管理人员7 人,直接生产工人96人,后勤工人5 人(还有1 人为长期病号)。全年主要生产项
目:加工原木、制作各种规格木板、方构、房屋门窗及日用家具,到9 月底全厂购进原木1997
立方米。

为了充分运用劳力,增加经济收入,木材厂抽出50%的工人到外边进行建筑包工,留下人
员仍进行正常作业。截至1984年9 月底,厂内加工原木1419立方米,外加工原木 3003 立方米。
各车间不断进行改革,千方百计提高木材的出材质量,提高成材等级,从车间主任到班组长人
人把关,锯出的材率达99.9%。木工车间除车间主任、班长外,设有配料、发料员一人,油漆
员一人,质量验收员一人。车间主任主管生产安排、人员调动和分配,掌握机械设备的完好率,
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并负责车间经济核算掌握全部经营状况。车间主要的机械设备有:完全
平刨:(方正县产品),电机0.6 千瓦;木工五用联合机床:(牡丹江产品)、型号MB112B、
电材3.0 千瓦、1.5 千瓦、3.0 千瓦。木工平刨:(牡丹江产品)、型号MB 504、电机3.0 千
瓦,开榫机;(牡丹江产品)电机分别为0.8 千瓦、2.2 千瓦、0.8 千瓦、3.0 千瓦、 1.5千
瓦;细木工带锯机:(邵武产品)型号MJ344 电机1.1 千瓦;移动园锯机:(四川产品)型号
MJ264 、电机0.8 千瓦、3.0 千瓦;木工车床:(上海产品)型号M6.6B、电机 3.0千瓦。

车间产品品种比以前有所增加,主要有:书柜、卷柜、资料柜、三办公桌、一头沉办公桌、
写字台、课桌、讲桌、课椅、软椅、沙发、茶几、方凳、门套、门扇、窗套,窗扇、屋架等。

销售范围也比以前扩大,除供应农场各个单位外,对外销售至双鸭山矿务局、集贤矿、七
星矿、东保卫矿、红兴隆管局农业技术学校等。在企业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木材厂狠抓了产品
质量,改进工艺技术重视了扩大销路,配备了一名专职推销员,经营核算与基本人挂钩到各地
推销产品,并了解市场信息。销售数量日益增加,使库存积压量逐步减少,体制改革后,厂长
更加重视市场调查工作,亲自深入市场,调查了解需求情况,掌握信息,并与用户广泛联系,
签订合同。对厂内与生产车间班组也订立承包合同。在近期内即签订了产值合同几万元,使木
材厂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有了保障,由于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生产形势逐步好转,经济形势
也随之逐渐好转。

1985年,继续进行改革,干部5人,职工123人,直接生产人员100人。主要生产项目为:
原木加工、板方材、房舍门窗架、套料、日用家具、办公用具、木制玩具及一部分半成品,
并增加油毡纸和炼油生产项目,销路较好。截至年底,共加工原木2205立方,出成材1341立
方,由于车间实行承包,联产计酬,调动了职工积极性,使工效提高,成本和损耗降低,销
售门路扩大,木制半成品远销山东等地。全年盈利22,218.82元,职工分得奖金18000多元。
1986年职工人数134名。油毡纸、炼油车间由于材料和生产技术不佳,产量较低、效益不好,
木制玩具停产。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生产状况差,大大减产,亏损317,905.30元。
1987年全厂职工136 人。炼油、油毡纸停产。购进原木1544立方,加2[22020 立方,外加
489 立方,成材1264立方,出材率为67%,家具生产产值17.14 万元。产品外销双鸭山矿务局
及其所辖各矿,佳木斯、集贤、友谊等市、县,江苏、浙江等外来施工队。
双鸭山农场木材厂历年盈亏表
(千元)


双鸭山农场木材厂基本建设面积及价值明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