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电力
第九章 电力、通讯
第一节 电力
一、电力供应的创始与发展
由于生产的不断发展,农场急需解决动力与照明问题,经上级批准,由双鸭山引入电源,
1953年,合江电业局派设计员李永福(现总局设计院工程师)勘测设计从双鸭山岭西变电所至
农场一队南屯的3300V 的高压输电线路。合江电业局并派电工陈德云主持架设,线路全程40公
里。线路完成后,陈德云留场任电工,下半年场部地区有了照明设备。1954年由陈德云、陈沛
然主持架设由场部至加工厂(现二队)的低压配电线路,下半年正式送电。当时的加工厂具有
电动机13台,变压器容量100KVA的两台,50KVA 的5 台。1958年调入黄友真等2 人,成立电工
班,陈德云任班长,同年10月又调入2 人,供应用电的单位为:场部机关、修配厂、汽车队、
商店、二队、畜牧队、加工厂,变压器容量分别是:加工厂100KVA、畜牧队50KVA 和30KVA ,
修配厂和汽车队合厨一台100KVA的三相变压器,另一台20KVA 的单相变压器供应医院、场部家
属区照明。1959年从砖厂调入5 人,5 月架设从宝山临时变电所到三队(现七队),计25公里
的3300V 的输电高压配电线路,供应四队、五队、陶瓷厂(现砖厂)和三队用电。此时全农场
有电动机40台,计加工厂20台,修配厂15台,二队5 台,开花山变电所变压器容量为180KVA.
由于电力设备的增加,1960年场成立电器修配厂,陈沛然任厂长,马明良担任书记。全厂
有120 人,分别组成电力外线班(负责高压电线路的架设和维修),通讯外线班(负责通讯线
路的架设和维修)、电力车间修理班(负责变压器和电动机的维修,并制造,缠绕电动机)和
后勤班。1961年架设三队到三分场(现十二队)计15公里的3300V 的高压输电配电线路,供应
三分场用电。由于技术水平低,自制的变压器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卖出去的产品全部退回。
1960年电器修配厂撤销,陈沛然退场,马明良调机务科主管电力。车间修理班划归修配厂。纪
贤成负责全场高压输电线路维护工作,黄有真负责场部地区低压配电线路维修和室内电器安装
工作。1964年电力划归基建科,由大学毕业分配到农场的魏克佳主管电力,开始对西宝山供电。
1965年场任命魏克佳为电力技术员。
1966年“文革”开始,电力班归回机关领导,内外勤共7 人,负责电力设备维修和线路的
维修与架设。当年架设了从七连到八连5 公里6000伏高压输电线路,解决了八连的电力和照明
问题。1967年场成立开闭所,隶属基建科,增设了高压室,从西安购回四块高压盘电柜,控制
修配厂、汽车队、机关、面粉厂及一、二、三、四、六连等单位的高压输电线路。同年冬天又
架设了从八连猪舍到十二连6 公里6000伏方杆高压输电线路,并对三合和三合煤矿供电,同时
完成了新建面粉厂全部电器设备的安装工程,使面粉厂当年正式投产。1969年,农场改为二十
九团,开闭所隶属计划股,由现役军人张成敏和技术员魏克佳主管电力和开闭所工作。是年架
设了从开闭所到宝山变电所5 公里6000伏高压输电线路。接着又架设了从七连到十三连的6000
伏高压输电线路。此后,架设了从七连到煤矿5 公里6000伏高压输电线路。电力车间修理班制
造了一台50KVA 的三相变压器以及一台干式变压器,1970年改设了电业所到面粉厂1 公里的高
压输电线路。 1972 年由技术员魏克佳设计、总局审核团党委批准的6000伏输变电,变电所工
程位于十九连,开始施工,并架设三合至十五连4 公里的6000伏高压输电线路。同年冬,架设
从开闭所到十九连变电所的第一趟6 万伏特高输变配电线路,完成了变电所室内外部分电气设
备。1973年成立电业所,黄有真任副所长,张永昌任副指导员,全所共有30人。因维护线路以
及职工生活需要,购入手扶拖拉机一台。撤除至师后防6000伏高压线路。电力修理车间从修配
厂拨回电业所领导。1974年改架由场部到五连,三十团煤矿6000伏双回路高压输电线路,冬季
架设开闭所到变电所第二趟10公里6 万伏高输电线路,变电所全部安装完毕并正式通电。变电
所增设了室外配电装置,1800KVA 主变压器,60千伏母线避雷器,SW—60型油断路器及CD—GH
七操作机构,CCW —60型电流互感器,CW—60GD型隔离开关及CS—G 操作机构,FF—60及FE—
35型避雷器,XJ—3 型端子箱,6000伏配电装置,高压室,6000伏配电装置高压开关拒及石棉
小泥板,电容器柜,控制屏地脚、变压器二次回路,6KV 高压线路,GG—1A—07射二次回路,
GG—1A—0 3 开关柜二次回路,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盘,主变压器接地保护,主变压器控制屏
盘,防雷接地,蓄屯地室,室内外电缆敷设,所内照明灯、转换开关、避雷针等电气设备。变
电所开始建立岗位责任制,严格控制场内外用电。先后架设了从宝山到变电所到四队,二连到
一连水库,四连到二连6000伏高压输电线路,1975年秋全所人员集中安装化肥厂(现造纸厂)
全部电气设备。1976年安装完备,接着又架设了七连到九连的油炸杆5 公里6000伏高压输电线
路。
1977年,为加强所的领导,徐成到所任指导员,其余领导人不变,至此,所领导班子配齐,
各种规章制度也基本建立与健全。架设了十连到林业一连的水泥杆4 公。里 6000 伏高压输电
线路。
1978年,由于场内以及对外供电单位(包括友谊煤矿、友谊农场94连、三合大队、双鸭山
良种场)的动力和照明用电量的增加,原有变压器远远满足不了需要,故改换3150KVA 的主变
压器。是年,代所长魏克佳调出,黄有真升任所长,1979年调进南京造戛斯汽车一台,并先后
改架了九连到十一连、十二连到十四连水泥杆6000伏高压线路。同年冬,通讯业务并入电业所,
改名为电力通讯站,站长黄有真,书记徐成。全站分为电力外线班、电力车间修理班、电力试
验站,电力变电班、通讯外线班,载波班、话务班、后勤班等,全站增加到69人。1980年,书
记徐成调出,吴太生接任,翌年张宗谦升任副站长,改建宝山路口到三连的6000伏高压输电线
路。1982年张宗谦调出选缺由王俊接替。全站突增到115 人,场部地区部分用电户安装了单相
电度表。1983年冬全部低压配电线路改换成水泥杆的,截止年底,全场有10WK以上的电动机440
台,变压器92台。
二、体制改革与设备更新
1984年,企业改革,选举领导人,黄有真当选通讯站站长,免去王俊副站长职务,同年11
月吴太生退居二线,由王宝泉接任书记并兼工会主席。根据上级电力部门有关加强用电管理、
提高用电质量的指示和适应农场建设的需要,通讯站决定开创红旗变电所。 6月,工程开始,
全站人员经过80多天奋战,对变电所进行彻底改建。共挖土方540 立方米,铺沙石350 立方米,
平整开关场2600平方米,粉刷墙壁1126平方米,装设了围栏,改建了大门,砌好电缆沟和防水
堤,并新建主变储油池两个,修整油关底座两处,检修高压设备31台次,消除缺陷40多处,建
立了设备档案,制作了模拟操作板,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使安全用电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
为农场供电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经省电力部门检查,变电所被评为“东北级红旗变电所”。
1984年开始对高压线路进行合理调整,搬迁了八队宿舍至十三队的6 仟伏高压输电线路,
改从十一队分支至三合大队供电,更换了三合大队至十五队6 仟伏木质输电线杆,改为水泥线
杆。改建了煤矿的输电线路,由原来通过居民区供电改为从二井往一井供电。1985年初农场百
货大楼建成后,对原有的高压线路进行了搬迁,同时将水利队木质线杆换成水泥线杆。对场部
至实验站的线杆也进行更换,架设了劳动服务公司煤矿、水利对砖厂和劳动服务公司青年砖厂
的高压线路。1986年8 月,电力与通讯分开,成立供电局专管供电业务,由黄有真任供电局长,
王宝泉任书记兼工会主席。1987年王俊经选举担任工会主席。全局有职75 人,分为电力外线、
电力试验、电力维修、电力车间修理,营业管理、后勤等班组和变电所等。先后架设了五队和
干校至采石场、煤矿提水站砖厂白灰厂、电视转播台等高压输电线路,并在主线路,三处装设
了油开关,分支线路5 处装设了铁落开关。
三、用电与供电
全场截至1987年,有6 仟伏高压线路95公里,达到无木杆状态。用电量达到年1000万度。
全场有电动机1044台,总功率达9521KW. 变压器102 台,容量分别为3150KVA1台、1800KVA1台,
560KVA1 台、320KVA6 台、200KVA1 台、180KAA10台、100KVA17台、75KVA1台、50KVA32 台,
30KVA20 台、20KVA 5 台、10KVA7台。
除对场内各单位供电外,还对双鸭山市良种场、双鸭山矿务局运输处农场火车站、宝山多
种经营段,双鸭山林业局南瓮林场、宝清县三合大队、民主五队,福兴大队、友谊农场煤矿等
单位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