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广播

第四节 广播




一、广播站的建立与发展

农场有线广播是从1953年开始建立的,当时广播站设在一所草房内,仅有一台59瓦特的播
音机、3 个15瓦特的喇叭,设备简陋,而且没有专职的广播员。1956年,广播站添置了一部分
设备,确定由刘佩云为广播员,陈沛然负责修理工作。1957年又调胡秀荣到站任广播员(广播
员2 人)。广播站由工会领导,1958年,广播站迁入大俱乐部内,宣传部成立后,广播站归其
领导,贾元明负责广播站工作。1962年贾元明任站长,这一阶段三分场尚有一个转播站,有播
音机、电唱机等。

“文化大革命”期间,两派组织为了派性需要,争夺广播站,斗争甚为激烈。生产建设兵
团领导时期,二十九团将广播站改为“毛泽东思想宣传站”,后又改为“312 广播站”,归政
治处宣传股领导。农场恢复后,改为“双鸭山农场广播站”仍归宣传部领导。杨红任编辑,潘
丽平、曹红霞任广播员(曹红霞已调出),广播站已添置了较现代化设备,有2209瓦特播音机
一部,有直流和交流收音机、录音机、电唱机、唱片、录音盒带及全套修理设备。1968年以后,
广播步入正轨,每天早、中、午定时播音,有自办节目。全场组织了广播通迅网,各队有通迅
报道小组供给稿件,年终评选优秀通迅报道组及优秀通迅员;他们除向场广播站投稿外,并经
常向双鸭山人民广播电台投稿。

二、全场有线广播网的形成

1953年开设有线广播之初,采用与照明用灯同杆同线的方法播音。1965年架设生产队到各
户使用的广播专用线;干线则使用通迅线路。1972年架设了20条广播专用线,从此,全场才逐
步开始有线广播向专线方向发展。现在全场各基层单位除地处山区的林业连队外,都装有大喇
叭,职工家庭有99%以上安上了小喇叭。

近几年来,由于电力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职工普遍购置收音机、收录
机及电视机等,可收听、收看全国各地新闻和文艺节目,有线广播的小喇叭利用率相对降低。
只有场内新闻及为家庭农场服务的专题节目尚为群众重视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