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职工教育 农场职工教育是从1959年麦收以后开始的。当时全场职工有三分之一是文盲或半文盲,所
以主要任务是进行扫盲教育,此项工作由教育科领导,科内有专人负责。各队设专职教员,采
用的教材为东北农垦总局编印的课本,1960年分场成立后,分场亦有专人负责职工教育工作,
此时全场均开小学课程。学习语文、数学两科。1961年后职工教育停止。
1981年,中共中央发出8 号文件《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后,农场于1982年3 月,
成立了职工教育办公室,属文教科领导,职教办共有3 人,由魏景成负责。1983年3 月改由彭
自悟负责,各单位利用晚间补课,教师大部分聘请学校老师担任。
1982年9 月,党委决定在场部地区成立职工文化补习联校,9 月17日晚上举行开学典礼,
宣布联校负责人及学习班班长名单,宣读了规章制度,当时正在农场考察小学教育的云南西双
版纳文教考察团全体成员参加了典礼。联校首先对补课对象1000余人进行了摸底测验,按其文
化程度分编为初中甲、乙、丙三种班级和小学班级共编成24个学习班,借用场直中学和场直小
学的教室作课堂。每星期一、三、五晚上6 点至8 点为学习时间,青年工人学习情绪很高。为
了让有孩子的女职工安心学好文化,夜校还成立了托儿所。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从1983年春天开始,职工教育采取脱产学习、半脱产学习和业余补课
相结合的办法,举办了4 期文化脱产学习班。第1 期4 个班,参加学习的职工160 余人;第2
期2 个班共79人;第3 期2 个班,62人;第4 期1 个班,56人。每期学习时间为2 个半月左右,
语文授课149 课时;数学授课200 课时。
1984年,又开设了为期8 个月的脱产学习班1 个(从3 月29日至12月15日),学员 51 人。
先后开设为期4 个月的学习班两个(3 月29日至?月29日一个班,学员61人,9 月1 日至12月
15日一个班,学员53人)。以上各班均开设语文、数学、政治三科,由专职教师讲课。
全场技术补课对象共1064人。其中电工132 人在1982年分6 期(每期一个月),进行了安
全操作技术培训。1984年又进行了工人技术等级培训考核,全部合格,占全场应补对象的12.4%。
修造厂技术工人64人于1984年1月开始技术补课;课程有机械制图、修理、金属工艺,铸造等。
农机科对全场机务人员进行补课,以连队为单位组织教学。建筑工程公司对全场木工、瓦工也
进行了技术补课。
职工文化和技术补课都建立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做到了办学有计划、教学有大纲、入
学有登记、教员有教案、学员有守则、学习有笔记、听课有学籍证、阶段有考试、成绩有记载、
结业有通知书。还明确规定:脱产学员结业时,两科不及格,扣发学习期间工资39%,一科不
及格有本单位掌握适当扣发工资,对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学员给予奖励。
农场因职工“双补”教育工作成绩较好,在1982年被双鸭山市工农教育办公室评为先进单
位,同年第二次统考竞赛也被评为先进单位。
在搞好职工“双补”教育的同时,农场还重视了在职干部进修工作,近几年来输送了几批
干部入电视大学、函授大学(专科)、干部管理学院、职工中专等院校学习,到 1984 年底止,
已有65人在上述院校学习,此外尚有24人参加了中级短期训练班。
1985年3 月成立培训部,李泓任主任。1987年李泓调离,由魏景成接任。
1985年4 月成立职业高中,25日开学。开设两个文科班,参加补习学员96人,大多为机关
干部、直属单位领导及管理人员。为了鼓励自学成才,场建立了自学成才基金,对学习成绩优
异者,实行重奖,1986年11月首届高中学员毕业。同年8 月制定了《双鸭山农场1986—1995成
人教育发展规划》(草案)1987年正式实施,农场的成人教育由初等教育发展到中等教育的体
系。职工学校和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农场分校配有5 名专职教师和13名兼职教师,全场3535名技
术工人中,参加中等技术学习的有235 名,参加短期培训的有256 名。全场干部总数929 名,
参加学习的533 名。其。中参加高等教育学习的118 名,毕业52人;参加中等教育学习的169
名,毕业26名,参加高中学习的43名,参加岗位培训的15名。
双鸭山农场职工教育专任教师及干部统计表
双鸭山农场职工初等文化、技术教育基本情况表
双鸭山农场职工“双补”教育情况统计表
双鸭山农场干部教育情况统计表
双鸭山农场职工各工种人数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