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农业银行办事处

第二节 农业银行办事处



农场开办银行业务是从1953年开始的。当时的二队(现三队)、三队(现七队)、加工厂
(现二队)均有储蓄代办所,办理职工的存款、取款业务。这几个储蓄代办所隶属于中国人民
银行双鸭山市支行。代办员有曲树权、王义忠,胡作民等。

1955年,中国农业银行成立后,开始在场部建立了营业所,由徐炳邻任主任,共有人员19
名,办理储蓄、会计结算和出纳业务。1957年,中国农业银行撤销,农场银行营业所又归中国
人民银行双鸭山支行领导。随之农场营业所也于当年撤销,业务归四方台办事处领导,另成立
了农场分理处,继续承办以前的一切业务,胡永生担任分理处主任。

分理处于1969年撤销,除储蓄业务外,一切业务移交四方台办事处办理,在农场只设一个
储蓄所,何季梅、刘文英为经办员。

1963年11月,中国农业银行重新建立。同年12月,重建农场营业所,只办理会计结算和出
纳业务。储蓄所归人民银行管理,主任是刘歧贵,共有人员7 名。

1965年,人民银行与农业银行合并,农业银行营业所又开办了人民银行的一切业务。1969
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第三师成立了人民银行支行。原集贤农场银行办事处(后改二
十九团银行办事处)隶属三师支行管理,主任慕宗贵。1975年5 月三师支行撤销,二十九团银
行办事处又归双鸭山市支行管理,后二十九团改为双鸭山农场,农场银行办事处仍归双鸭山支
行领导,共有人员9 名。1981年至1936年,朱宝生、刘纾难先后任副主任,1987年孟伟任副主
任,办事处共有人员12名。

营业所开办初期,条件非常艰苦,办事人员住办公室,睡办公室桌上,来往取款、送款无
专车,经常是用人背到宝山再乘火车到双鸭山市支行。营业所对支援农业起了很大作用。结束
了农场远途到四方台办理结算和现金业务的历史。营业所在资金方面也有力的支援了农场。每
年在农场资金紧张时,都适时地发放各种贷款,贷款最大金额曾达 699万元。“文化大革命”
前,农场银行办事处还开办了基本建设资金监付业务,对农场的基本建设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
的作用。

在农场银行办事处协助农场工作的同时,农场党委对银行办事处的职工也非常关心。无论
在政治学习上、生活福利上都视为本企业职工,享受一样的政治生活待遇,使一些由城市来的
同志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思想觉悟有很大的提高,两名同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名同志加入
了共青团。

中国农业银行双鸭山农场办事处把优质服务作为工作准则,狠抓工作人员政治、业务素质
的提高,注重两个文明建设,工作成绩显著,深受群众欢迎。自1973年起,到 1987 年连续被
评为先进集体,荣获奖状和物资奖励多次。1975年评为双鸭山市财贸系统先进集体,列名于双
鸭山日报的光荣榜,银行办事处一贯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人人注重勤俭节约,为此双鸭山人
民广播电台曾向全市宣传表扬。1985年被省行评为“最佳储蓄所”和“优质服务竞赛合格单位”。
1986年被双鸭山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先进单位”。同时被团市委评为“四优、三铁”优质
服务先进班组。1985年至1987年连续被双鸭山市评为“先进单位”。1987年还被省行评为“安
全保卫工作先进单位”。

在建行初期,农场生产是稳步发展的,银行业务也无巨大变化,自从城市青年大批下乡后,
工资投放骤增,储蓄业务发展很快,城市青年刚走上社会,自己挣钱了,有的人不会安排生活,
一开资就大吃大喝,过半个月就没钱了。面对这种情况,农场银行办事处大力发展储蓄事业就
成为燃眉之急了。从1971年至1973年,银行办事处先后成立了 13 个全面储蓄代办所,储蓄金
额由“文化大革命”前13万元增长到45万元。党的十一届二中全会召开以后,党的富民政策在
农场得到全面的落实,鼓励了职工勤劳致富,职工副业生产发展很快,储蓄金额直线上升,仅
1983年就纯增75万6 千元。1984年前九个月纯增113 万元。从1976年起在13个全面代办所的基
础上又开办了15个简易代办所吸收储蓄额达19万元。1984年以来,储蓄增长额在全市一直占领
先的地位。1987年基层储蓄代办已达17个,储蓄额达971.9 万元比1986年增加102 万元。
农场职工历年储蓄金额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