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婚丧喜庆
第二节 婚丧喜庆
一、婚 事
建场初期至五十年代,农场居民对婚事的操办是较简单俭朴的。馈赠礼物一般为酒,肉、
糕点、衣料等物品,邀请亲友入席的酒菜也较简朴实惠。五十年代末期,转业官兵到场,他们
绝大部分是未婚的青壮年,为了解决这批同志的婚姻问题,中央有关部门动员了大批山东,四
川的女青年到农场落户。他们由组织或同志介绍,经过短期交往,互相了解,即可在农场登记
成婚。当时男女双方年龄差距较大,一般为男的比女的大三至五岁,也有大十来岁的。年龄相
当的较少。婚礼极为简单,由单位领导主持,新郎、新娘只备香烟、糖果、茶水待客。主持人
宣布婚礼开始后,致简短祝词,然后由新郎、新娘介绍恋爱经过,或各谈希望、打算,来宾可
提出各种有趣问题让新郎、新娘回答,或要求他们唱歌。热闹过后即送他们入洞房。新房内布
置简洁,只有两套行李、一对木箱、一张炕桌、几只小板凳,有的连木箱,炕桌也没有。
六十年代末期,大批城市知识青年到农场劳动。男女之间自由恋爱结婚。有一部分男女青
年则经人介绍与老职工的子女结婚。由于农场生活条件比以前好,青年们的要求也较高,婚事
操办较讲排场。一般备有糖果、烟、茶、酒菜待客。新房中家具较多,有桌、椅、衣柜、五斗
柜等,有的还有沙发、茶几等。茶具、餐具、装饰品均较精致。至七十年代,新家庭中讲究有
台灯、落地灯、收录机等。
八十年代,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青年男女思想也更为解放,婚姻关系大都是通过社交活
动后自由恋爱而确立的。婚礼形式较新,宾客较多,酒席招待也较丰盛。新房布置除橱柜、沙
发外,有电视机、收录机、缝纫机、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等,有的还有吊灯、壁灯,字画。
婚礼十分隆重、热闹。也有采用旅游结婚形式的。新婚夫妇到祖国名胜、风景区度蜜月,或走
访亲友。婚事操办费用甚大,有的需要数千元乃至万元。少数人家操办婚事仍沿用旧俗。相亲、
过彩礼、迎亲、送亲,规矩甚多。结婚时要有“压车钱”、“装灯钱”、“挂帘钱”、“点烟
钱”等,名目繁多。不过,这些旧俗随着文明建设的日益发展将逐步被革除。党员,干部家庭
中对婚事的操办较为简朴,一般繁琐习俗均已免去。
二、丧 葬
农场居民对丧事的办理较为简朴隆重。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老人去世后,单位领导极为
关心,不但亲自到死者家中吊唁安抚,还帮助安排处理后事,亲友们也去与遗体告别,并安慰
死者家属,参加送殡、下葬。单位开追悼会,以表达对死者的哀思,有的人家在办理丧事时也
沿用某些旧俗。如摔盆、点香、撒纸钱、孝子披麻挂孝,到坟上烧纸、祭奠等。七十年代国家
公布火葬及深葬的规定后,农场职工逐步按照规定办理丧葬事宜。尤其八十年代,对火葬的宣
传更为深入,并制定了一些条例,对违犯者给予处罚,全场上下对此甚为重视,亲人去逝后,
即报告领导,由单位签发介绍信与火葬场联系,并派车将遗体送至火葬场进行火化。收回骨灰
置骨灰盒内,或集中放置,或由家人领回放置家中,也有将骨灰盒埋入山中的。偏僻连队不便
火化,即实行深葬,一般不留标志。为了对死者表示哀悼,死者子女佩带黑纱,佩带时间有延
至一个月的,也有延至四十九天的。
领导干部或知名人土去世后,本单位开追悼会、献花圈,有关单位或部门也送花圈或发吊
唁信。遗体一律火化。近年来,有的人在弥留之际提出死后不开追悼会和送花圈,单位和家人
遵照其意愿,一切从简,实为丧葬礼仪开创了新风。
三、寿 庆
农场职工、家属对寿庆也较为重视。小孩周岁,家中为之添衣,改善生活,摄影留念。至
十岁时,家中为他祝贺,亲戚给他赠送物品,有送衣服的、有送学习用品的。其他“整十”生
日,家里人也为之庆贺。五十岁则为“大寿”,子女晚辈为老人祝寿。置酒莱,买寿糕庆贺,
有的并向广播电台点播祝贺歌曲,指名为老人祝寿。六十、七十等“整十”寿庆,家人和亲友
也为之庆祝。八十大寿更为隆重,子女在外地也赶回家中祝寿。东北当地尚有祝贺老人六十六
岁生日的旧俗,十分隆重,老人的子女必须聚齐,女儿要给寿星买肉祝贺,并要备六两六钱肉
馅,六两六钱白面,包六十六个饺子给寿星食用。但其它地方来的职工都无此举。
四、节 日
农场的节日庆祝活动有国家法定的节日活动及民族传统节日活动两种。元旦、“五一”国
际劳动节,“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六一”国际儿童节等节日,农场各单位开会庆祝。有
的组织文艺演出或体育比赛,有的搞图片、美术、书法、摄影展览,或组织游艺活动;也有举
行舞会的。“八一”建军节在五十年代较为热闹,有文艺演出及体育比赛等,生产建设兵团领
导时期更为重视,近年来由武装部组织射击比赛之类的活动,各单位派代表参加。
传统节日以庆祝春节最为热闹,一般放假十多天。从除夕、初一、直至元宵都很热闹,大
年三十全家团聚,包饺子、煮年饭,有的看电视,有的参加舞会。大年初二至初三,有秧歌比
赛。秧歌、高跷、旱船、花车等各种文艺形式在广场汇演,男女老少观者数以千计。机关在初
一举行团拜、茶会,互贺春节。职工,家属在初二到初六这几天,外出拜年,拜会亲友。元宵
节有灯会,各种花灯在广场汇集,五光十色,玩者兴致勃勃,观者喜气洋洋。端午节吃粽子、
包子、鸡蛋等。中秋节吃月饼赏月,有的猜谜语做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