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方言
第四章 方言、谚语、歇后语
第一节 方言
农场职工来自全国各地,方言种类繁多,在49多年的共同劳动和生活中,语言交流、互相
学习,有些方言就成了当地通用的地方语言。它是以东北地方语言为基础,揉合进了黄河流域
一些省份通用的土语而成的。现将场内常用的地方词语编集如下:
老爷子;晚辈对老年男人的称呼。
老爷们:对已婚男子的称呼。
老娘们:对已婚女子的称呼。
掌柜的:称自己的男人。
屋里的:称自己的女人。
老小子:排行最后的男孩。
老丫头:排行最后的女孩。
老疙瘩:最小的孩子。
小不点儿:很小。
不丁点儿:非常少。
老叔:最小的叔叔。
老舅:最小的舅舅。
老姨:最小的姨。
客巴子:患有口吃病的人。
罗锅子:驼背的人。
刹楞:办事干脆,快当,不拖泥带水。
磨叽:不爽快、不利索。
丁架的:经常地。如:他丁架到那里去。
冷不丁:突然地。如:他冷不丁就来了。
吭哧:形容说话时很费劲的样子。如:她吭哧了半天,也没把话说清楚。
嘟哝:不满意时小声地唠叨。神神道道:精神不正常的样子。
大咧呼哧:说话、行动不顾影响的样子。
可脸造:不顾面子、不顾羞耻。
可劲造:尽情地吃、尽情地用。如:给你猪肉炖粉条,可尽造吧。
一马平川:开阔、平坦。
曲溜拐弯:弯弯曲曲。
傻里瓜叽:笨头笨脑。
毛毛楞楞的;做事不踏实不细致。
蔫不登的:不声不响地、悄悄地。
套近乎:主动表示亲近、拉关系。
嗯哪:表示答应和同意时的词语。
哎嗨:表示惊奇和惊喜的呼叫。
干啥:干什么。
旮旯:角落。
埋汰:(1 )脏、不干净。如:这件衣服埋汰了。(2 )奚落人,如:不要埋汰别人。
寒伧:(1 )寒酸、狼狈,如:这副样子够寒伧了。(2 )取笑。如:他被人寒伧了一番。
够呛:很厉害、吃不消。如;把他批评得够呛。
砢碜:(读kē cèn)羞耻。如:他真不知坷碜。
忽悠:(读hū you)活动(稍带贬意)如:他真能忽悠,你到哪忽悠去了。
左溜:反正。如:左溜要走一趟,不如现在就去。
虚乎:不实在。如:这人太虚乎。
玄乎:危险。如那块砖差点砸着人了,真玄乎。
咋乎:随便吹嘘。如:这人总爱咋乎。
摆(读dái)乎;瞎吹牛。如:别听他摆乎。
唠嗑:闲谈。如;他总喜欢找别人唠嗑。没事闲唠嗑。
串门儿:(1 )到别人家去玩。(2 )订婚时的一种仪式。
麻溜;麻利,动作快、干净利落。
出门子:姑娘出嫁。
冒月子;妇女生孩子。
去世了:死了。
瘪古了:死了(含贬意)。
糊弄:欺骗。
蝎虎:利害,程度很深。如;这地方冷得真蝎虎。
二百五:智力不全的人。
二五眼:业务不熟、技术不高的人。
二混子:没有真正的本领,滥竽充数的人。
二流子: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
黑瞎子:黑熊,棕熊。
黄皮子:黄鼠狼。
山狸子:野猫。
挠头(náo tou):貉(báo)豪子。
夜猫子:猫头鹰。
老鸹子:乌鸦。
家雀:(读qiǎo)麻雀。
耗子:老鼠。
长虫:蛇。
蚂蚱:(mà za)蚱蜢。
蛛蛛:蜘蛛。
蛐蛐:蟋蟀。
地拉蛄:蝼蛄。
鲫刮子:鲫鱼。
曲蟮:蚯蚓。
(附)地方口音
有的词诏读音与普通话不同
熬:读náo 迟:读cí
袄:读nǎo 是:读sì
热:读yè 师:读sī
肉:读yoù 织:读zí
鹅:读né 志:读zì
泥:读mí 耻:读cí
学:读xáo 知:读zì
吃:读cī 只:读z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