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英模代表

第二节 英模代表



郭 文 祥

荣立一特功、五大功功臣、工作模范郭文祥,1920年12月生于山西省晋城县周村乡坂上村,
因家庭贫穷,只上过几年小学即在本村务农。1946年7 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晋冀鲁豫第
十旅二十八团十二连任副班长,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保卫延安战斗中,于山西洪洞一
带与阎锡山部苦战,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坚守阵地,成为战士表率,荣立大功一次。提升为
班长。

不久,部队渡过黄河,他带领尖刀班突破敌人防线后,追歼逃敌,使敌人无喘息机会,他
脸部负伤仍不下火线,第二次荣立大功。

1947年2 月,他任副排长。在解放洛阳战斗中,负责战场纪律工作,能以身作则,执行纪
律严明,第三次荣立大功,提升为排长。在保卫大别山战斗中,他领导的排担任前卫排,他亲
率一个班英勇战斗,指挥得当,取得良好战果,第四次荣立大功。

1948年,他所在的部队改编为十三军三十七师一○九团,参加淮海战役时该团为前卫团。
他领导的排奉命在黑夜进攻一个火车站,在强敌坚守的情况下,他率部连续发起冲锋,首先占
领车站,自己再次光荣负伤,荣立特功一次。

1949年4 月,他已担任副指导员,部队横渡长江时,他派往后勤部队汽车连负责押运被服,
在战火纷飞的运输途中,沉着果断,圆满地完成任务,第五次荣立大功。1950年春天,部队进
军大西南,他回原部担任指导员,他所在部队负责看管俘虏,他因“巩固部队、纪律严明”有
功,被评为工作模范。后提升为副教导员,1951年以后又先后担任营教导员、军后勤部二所协
理员,1953年调预备第四师十二团一营任教导员。

1958年随部队集体转业到八五五农场(后改为五九七农场)任五分场书记。1960年至1968
年担任集贤农场副场长,“文革”中下放劳动。1976年8 月至1977年2 月任二十九团后勤处副
处长,1977年农场恢复后,任工交科科长,1980年任工会主席。

郭文祥同志参加革命后,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农场,无论是负责战斗指挥工作、后勤工作还
是负责领导生产工作、工会工作,都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从不计较
名位得失,直至离休之后,对农场建设事业仍很关心,堪称为农垦战线的一位模范。

赵 青 山

赵青山同志原籍吉林省双阳县,1925年5 月出生于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庭,有初中文化程
度。1944年到黑龙江省密山县劳动,东北解放后,他于1946年6 月参加革命,同年8 月即加入
中国共产党,在密山县历任村长、区委干事、区长、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1952年调中共
黑龙江省农村工作部任政策研究员,1953年到集贤机械农场任党总支书记,兼政治副场长。1956
年出席过双鸭山市党代会,1958年3 月任集贤农场党委副书记,农场场长。

赵青山同志长期从事农业工作,有丰富的农场管理经验,并有实事求是的作风和平易近人
的态度。在他担任场长期间,农场生产形势良好,1965年12月19日至31日,他与第八生产队队
长杜贵森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农垦科学技术与高产经验交流会议”,他并担任小麦高产经验交
流组组长。会议期间并与周恩来、李先念,邓小平、谭震林、王震等中央领导同志会见、合影。

“文革”期间,他被“夺权”,参加劳动,1973年“解放”后调三十二团(北兴农场)任
第一副团长,兵团撤消后,1977年任北兴农场党委书记兼场长,1983年6 月退居二线。

刘 学 成

刘学成同志是辽宁省人,1932年11月生于本溪市小市区,后随家迁至黑龙江省集贤县。他
幼年时曾给集贤县大排村一个地主家放过猪,只上过6 年小学,后又在佳木斯市被服厂学徒。
1949年12月,他进入桦南农场,成为机务学员,1950年10月加入共青团, 1951 年1 月到王岗
农机校学习,1952年回桦南农场任拖拉机驾驶员。1953年7 月调集贤农场。由于他刻苦耐劳,
虚心好学,技术水平提高很快,不但能独立工作,而且能圆满地完成任务。1954年11月他光荣
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5年2 月被提升为第一生产队机务副队长,同年3 月调机务科任技术
员。1960年5 月又提升为机务科副科长。“文革”期间曾一度“靠边”,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
成立后,他于1970年任二十九团生产股副股长。

粉碎“四人帮”后,恢复农场建置,刘学成于1978年任双鸭山农场机务科科长,他着力于
机务队伍的建设工作,由于他和农机科同志的共同努力,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使
农场的机务工作成绩显著。农垦系统和农场总局先后在场里召开了“机务管理现场会议”、农
垦部庄场里举办了“北方片机务人员训练班”、召开了“全国机务管理和喷灌现场会”。1979
年5 月,他担任农场副场长,仍主管机务工作,农场的机务工作在垦区仍名列前矛。1980年农
垦部授予了“机务管理标准化、油料管理标准化农场”光荣称号。

刘学成同志参加工作以来,曾多次受奖:1951年至1959年连续被评为场先进生产者(工作
者)或劳动模范。1956年4 月出席省及全国“农业水利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会议期
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1984年担任农场常务副场长后,又被红兴隆管理局
评为先进工作者。

杜 贵 森

杜贵森,吉林省扶余县人。1925年9 月17日出生。1929年他四岁时随家迁至黑龙江省集贤
县腰屯区智勇屯。1935年又迁至集贤镇,1937年杜贵森入集贤县成德小学读书。毕业后即在家
种地,东北光复后,他到双鸭山岭东煤矿当工人,1959年2 月进入集贤县示范农场,不久任粮
油会计,后又任材料会计。随着生产发展,农场逐渐扩大,1954年农场改名为黑龙江省集贤机
械农场,杜贵森任生产队长,1959年任一分场副场长。1960年调任三分场副场长,分场撤消后,
他仍任生产队长。

杜贵森同志工作认真负责,能刻苦钻研,经常起早贪黑和工人在一起劳动,后来患有肺气
肿病,仍坚持深入田间指挥和参加生产。他于1957年、1962年两次被评为场级先进工作者,1965
年被评为农垦系统先进工作者,出席了全国农垦科学技术与高产经验交流大会,并荣幸地与党
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合影留念。1982年2 月17日杜贵森同志因病逝世,终年57岁。

王 承 艳

农场总局特等劳动模范、省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优秀班主任王承艳, 1937 年
10月生于辽宁省鞍山市郊区四方台生产大队。1951年至1952年就读于长春市二中初中,后因家
庭经济困难辍学回鞍山市四方台村。1955年到集贤农场参加劳动,后曾任场直小学代课教师、
店员及农工。1959年8 月开始一直在农场小学工作,1984年9 月被场直小学聘任副校长。

王承艳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忠诚于党的教育工作,热爱班级,热爱儿童,敢于实践,勇
于创新。从1979年8 月开始担任场直小学集中识字教学实验班的班主任,经过几年的辛勤劳动,
努力探索,摸索出“读写一条龙”的单项训练方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1982 年管局语文统
考时,她负责的教学班的平均分数为94.3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一位专家听了她的集中识字
课后,认为她的教学“达到了国家水平”。1984年5 月29日省农场总局教科会对她的教学班进
行验收,这个班的学生读写能力测验成绩获得总局第一名,受到与会的专家和教授们好评,并
接受了《中国农民报》记者的采访。

王承艳从1972年至1979年连续被评为农场优秀教师,1979年19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9年至1983年先后被评为管局模范班主任,总局特等劳动模范,省和全国三八“红旗手”及
模范班主任,1982年被评为合江地区优秀党员,1984年,王承艳担任小学副校长后,又被评为
场先进工作者。

张 吉 贵

张吉贵,满族人。1938年9 月生,原籍宝清县七星泡镇向阳村。1948年入向阳小学就读,
1952年转至七星泡小学读高小,毕业后即在向阳生产队劳动。1956年10月到集贤农场一队参加
工作,不久成为机务学员。1969年4 月调至十四队担任拖拉机驾驶员。张吉贵思想要求进步,
工作踏实肯干,1959年在一队时加入了共青团,1972年9 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张吉贵驾驶的机车由于保养认真,使用得当,11年无大修,各种部件零件使用期限均较其
它机车长,机车链轨8 年只换一次。他特别注意节约油料,他改装了机油过滤器,延长主机过
滤周期,一年节约机油600 多公斤,柴油559 公斤,价值1159.19 元,八年中完成工作量114269
标准亩,只耗燃油109.200 公斤。他从1964年担任东方红——39号车长以来,一贯严格执行规
章制度,在实践中创造了一整套有关油料治漏、堵漏的经验和成套的机车保养方法,经管局、
总局和外地推广应用,证明切实可行,受到好评。他从1964年到1968年连续被评为场先进生产
者,1972年参加了省劳模大会,1973年立三等功,1974年至1977年连续被评为三师、兵团先进
个人,1978年被评为总局先进生产者。同年他被提升为十四队机务技术员。1979年出席省农业
先进班组代表大会,1989年评为农垦系统先进生产者。担任技术员后总结了机车“四不漏”的
经验,带领革新小组进行革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他所领导的东方红——39号及开封——2 号联合车组多次获得管局、总局及农垦系统先进
车组的光荣称号。

王 玉 双

王玉双同志原籍山东省武城县,1941年9 月出生,文化程度小学四年。她1958年参加北京
国庆工程建设,建筑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工程,1959年响应中央号召支援边疆建设,来到北大荒。
由于她工作踏实肯干,思想积极进步,当年出席双鸭山市、合江农垦局群英会,被誉为“铁姑
娘”。同年并出席黑龙江省群英会,1955年加入共青团,1959年10月10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王玉双从参加工作以来,积极努力,一贯对工作认真负责,为农场的建设事业做出了显著
的成绩,1959年至1965年连续被评为二十九团先进工作者、总局劳模,多次受奖。

1972年由于工作需要她被调入宝清县跃进山钢厂商店工作,工作中她任劳任怨,热心为顾
客当好参谋,受到广大顾客的一致好评,连续荣获厂级先进工作者的称号(1972——1981年)。
1981年由于钢厂下马,又回到双鸭山农场担任绣花厂厂长,不久调入青年综合商店接任经理职
务使商店店风焕然一新。

肖 荣

肖荣同志原籍山东省邶县,1936年5 月生于黑龙江省集贤县第三区弄宅,他自小在家放猪,
1949年13岁时,进入集贤县第三区福山屯小学读书,1950年转入宾县安镇小学,1953年又转回
集贤县第一小学就读。

1954年5 月,国营集贤农场招收机务学员,肖荣入场当学员。同年8 月被派到鹤立农机校
学习,12月加入共青团。1955年3 月结业后,回到集贤农场,在第三生产队任拖拉机助驾。1957
年2 月转第二生产队担任驾驶员。1965年8 月调回三队,1966年到十二队任代理副队长。1969
年4 月任副队长。在十二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69年11月转正。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后,肖荣任二十九团一连连长。恢复农场建置后,他于 1978 年
担任双鸭山农场基建科科长,1980年至1981年担任农机科科长,1984年农场体制改革后,农场
设立物资公司,他担任物资公司党支部书记。

肖荣从参加工作以来,积极努力,为农场的建设事业做出了显著的成绩。1971年至 1976
年连续被评为二十九团先进工作者,1972年并出席了省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1977年管局科技
成果表彰大会发给他奖状。

周 承 垣

周承垣同志1934年10月生于湖南省衡阳市长湖公社华新大队第五小队。1940年入衡阳市中
心小学读书,毕业后即参加劳动,1950年来到东北,7 月进入松江省宁安农场拖拉机学校学习。
1952年9 月毕业后分配到集贤农场农机修配厂任修理工。工作认真肯干,能钻研技术。1953年
2 月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3年10月提为技术员。1956年 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8
月,担任集贤农场农机修配厂副厂长,1967年12月至 1969 年“文革”期间参加劳动,黑龙江
省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后,任二十九团修配连连长,1972年出席了黑龙江省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
1978年6 月担任双鸭山农场农机修造厂工程师,1981年担任修造厂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