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两年自然灾害
第四节 两年自然灾害
1980年,全场空前大丰收。1981年提出“两亿斤、双千万”的奋斗目标,即争取
粮豆总产两亿斤,经营利润达到2000万元。
1981年,全场总播种面积61.8万亩,播种质量比较好,苗全、苗齐、苗匀、茁壮。到7月
份,32.5万亩小麦,长得齐腰深,穗大杆粗,令人喜爱。据当时测产,不少地号亩产500斤以
上。红兴隆管局在我场召开有管局机关处长、各场场长参加的麦收现场会,参观农场小麦长势
以后,也无不为之叫好。可是,正当人们沉浸在即将稳拿两亿斤丰收的喜悦时,麦收一开始,
就遇到连阴雨。7月份降雨153.8毫米,8月份降雨高达 221.8毫米。真是“天无一日情,地无
一处干”,块块地里有明水,水深普遍在30公分左右,沟满壕平,七星河、挠力河水倒灌。已
割倒的小麦一下子全都泡到水里,发芽、霉烂。尽管全场广大干部工人,以及救灾的解放军8165
部队,管局机关有关单位、友谊农场中学生,约2000余人全力支援,奋力抢收,仍损失惨重。
9月5日,万里副总理由省委书记杨易辰、省农场总局副局长朱文熹陪同乘直升机来我场视察
灾情,并在四分场查看了抢收小麦情景,慰问干部、工人,给农场职工以很大鼓舞,进一步增
强了抗灾自救的信心。全场干部、工人硬是水里来泥里去,抢收回小麦16,000吨、玉米1,000
吨、大豆11,000吨,总产仍然达到27,803.5吨,当年经营亏损1002.8万元。
1981年的特大自然灾害,给1982年的春播生产带来异常的艰难。但在农场党委的正确领导
下,广大干部、工人、家属奋力拼搏,总播面积达53.9万亩。其中小麦17.1万亩、大豆29.9万
亩、玉米2.5万亩、其它作物4万余亩。这年麦收期间又连续降雨192.?毫米,受灾面积达5.3万
余亩,这年尽管小麦减产,粮豆总产仍达37,400吨,其中大豆总产 19,986吨。经营亏损158.8
万元。
恢复农场体制后,经济如此“大起大落”、“大红大白”,主要教训:一是农业生产条件,
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七星河、挠力河未得到根治,内外水患尚未很好解决;二是农场经济单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1980年农工业产值比例为87.7比12.3。农业丰收就大红,农业受灾减产
就出现大白,三是1979年国家对农场改为“定额上交、超利全留、亏损不补”的财务包干办法,
由于习惯于老办法,所以,在1979、1980年连续盈利,1981年上半年生产形势也很好的情况
下,在花钱上就出现了失控现象,下半年农业遭灾减产年终亏损挂帐高达1,193万元,1980年
以前农场专用基金都是结余的,由于1980、1981年两年基建支出高达2,000多万元。1981年出
现了包干赤字,包干赤字进入包干结余。专用基金赤字的增加,又影响了流动资金,而农场的
流动资金,几乎全部由银行贷款解决,这就使农场资金陷入了严重困境。所以,虽从1983年开
始连续盈利,但资金紧张状况始终未得缓解,给后几年农场生产建设造成了很大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