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改革使农场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第六节 改革使农场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五九七农场建场以来,基本上是沿袭苏联办场模式和军队管理办法,在计划经济体制
下,长期以来形成了基本上是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经济;“以粮为纲”的、封闭式的农业生产结
构;单一的固定等级工资制度和全部国家包下来的就业渠道;政企不分,对上是政府机关的附
属机构,对下是集中统一的行政领导。这种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是,按行政系统、指令方式进
行管理,生产经营决策完全由企业领导机关包揽,从上到下谁也不负经济和法律责任;财务上
采取收支两条线办法,国家统负盈亏,盈利上缴,亏损退库,企业无偿占用国家固定资产和流
动资金投资,既缺乏压力,也缺乏活力,只是机械地执行上级下达计划;实行等级固定工资,
职工的劳动与劳动成果、与企业盈亏没有直接联系,压抑了职工生产积极性和主人翁责任感。
  这种体制,在建场初期,在极其艰苦、交通闭塞的边疆荒原上,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在
短时间内,对农场的建设发展还是起过重要作用的。
  为了消除这种弊端,从60年代初开始,就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在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到批
判。党的十一届三年全会后,1979年国家对农场企业实行财务包干,将拨款改为贷款;1981年
开始推行包定奖生产责任制;1983年推行经济责任制;1984年学习农村经营承包责任制,在承
包形式上有“浮动工资,超利分成”;“定额上交,超利分成”;“包干上交,自负盈亏”;
“计件工资”和“基本工资加奖励”等办法。
  1984年初全场参加承包的人数按行业划分:承包农业的4195人,林业197人,畜牧业 219
人,工副业1541人,渔业27人,建筑、建材业1819人,交通运输650人,商业194人,服务行业
665人,管理勤杂、生活服务1734人,卫生系统360人,政治系统41人,武装系统17人。基本上
达到“包满、包细、包全”。全场以班、组集体承包的773个,以户承包的1706户,开发性家
庭农场13户,37人,承包土地13500亩。
  农场采取上述改革措施,对加强企业管理,调动职工积极性起了一定作用,如部分地解决
了企业吃国家“大锅饭”问题,但并未触及生产关系的变革,传统的经营管理制度未变,职工
吃企业的“大锅饭”问题并未解决。
  1983年,赵紫阳总理视察新疆垦区,针对农垦企业“一死二穷”提出在改革农垦经济体制
中,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引入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经验,实行在国营农场,领导下,以
户(联产)为单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保留职工身份,按纯收益分配,大农场套小农场的经
营管理体制。
  1984年8月,全国农垦厅局长会议在红兴隆管局召开,全面贯彻赵总理指示和中共中央1984
年1号文件精神,会后很快在农场掀起兴办职工家庭农场热潮。全场从10月份开始集训干部,
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改革办法,从宣传教育、土地划分、生产资料转让、签订审批合同、
申请批发《职工家庭农场证书》,一直到12月底结束,共用两个月时间,全场25个农业生产
队,全部办起了职工家庭农场。共办家庭农场3617个, 3640户,劳力7050人,耕地面积493671
亩,占全场耕地面积91.4%。专业户308个,开发型家庭农场17个,其中独户8个,联户9个,
耕地面积8670亩,占全场耕地1.4%。家庭农场拥有生产工具,有机户445个,无机户3172个,
转让拖拉机230台。自购1台;联合收割机165台,自购1台;轮式拖拉机了8台,自购6台;小四
轮24台,自购5台。转让农具1892台件,总计转让金额7,537,696.47元,自购金额119,085
元。财产转让总计作价金额1266.5万元,其中农机712.8万元,房屋408万元,畜群29.4万元,
其它16.5万元。总计比原值2351.5万元,减少885万元。比净值1302.3万元,减少135.8万元。
  兴办家庭农场后,职工工资及各种补贴,记入档案,大农场(生产队)按月予借相当基本工
资30—70%的生活费,年终决算时收缴。大农场与家庭农场的收益分配关系是:家庭农场交够
农场利、费和国家税收后全部归已,丰欠自己调节。家庭农场的直接生产费用,除林、牧、渔
业家庭农场外,种植业家庭农场基本上由大农场垫支,收取资金占用费,年终以上交粮抵扣。
家庭农场所产粮豆,全部交农场处理,合同任务内按统购价,超产部份按议价。牧、渔业产品
及经济作物、庭院经济产品基本上自由销售。
  为保证家庭农场健康成长,当时生产队普遍改名为服务管理站,设站长、支书、副站长兼
工会主席各一人,其它非生产人员也大大精减,服务站的主要职能是进行行政管理、思想教育、
组织党团生活及社会工作,组织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为消化剩余劳动时间,生产队无偿分给每户2亩地供职工家庭发展多种经营,不缴纳利、
费和产品。
  为鼓励开发型家庭农、林、牧、渔场发展,采取了一些优惠政策,三年不上交利润,五年
不缴纳土地税。
  全场体制改革从1984年底开始,到1987年职工家庭农场不断充实、巩固、完善;工商运建
服各业不断放开搞活,引进竞争机制,几年来已初步显示了它的优越性和生命力。1985、1986、
1987年,连年盈利。1985年上交国家利润117万元、税金129.9万元以外,纯盈利133.7万元。
1986年上交国家利润53万元,税金144.1万元,纯盈利313.9万元。1987年,上交国家利润53
万元,税金145.6万元,纯盈利243.6万元,
  但是,由于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有些矛盾和问题也显露出来,家
庭农场的巩固和完善,步履还是相当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