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武装 一、机构沿革
我场人民武装部成立于1962年2月,翟天普任部长到1965年。赵清旺继任部长到1969年。
兵团时期改为作训股,张兴元任股长。1976年恢复农场体制以后,仍称人民武装部,于江任部
长,1984年张守文任副部长,1985年升任部长。
二、编制及装备
全场每年都编制18—35岁的基干民兵2000人;35岁至45岁的普通民兵1500人;另编有武装
民兵400人。人员分别编制在机关、工程队、加工厂、修配厂、汽车队等场直地区各单位。担
负备战和维护社会治安工作。
1969年4月至1977年民兵改称兵团战士,全团编有兵团战士7000多人。另外还组建一个军
事实力相当于当时解放军一个正规进兵营的武装值班营。营长魏延生、教导员王邦才(现役)、
副营长郑禄亭、副教导员梁定和。下设四个步兵连和一个机炮连。1977年又在木材厂组建一个
高炮连。
1980年,实行民兵体制改革,缩编为780人的基于民兵组织。1983年3月各分场成立了人民
武装部,配有专职武装干部。1981年农场拨款一万元,修建一个30000平方米的正规靶场。198
4年农场拨款一万五千元改建弹药库,使库房设备、安全措施、弹药管理,均达到标准化,并
配齐了警卫人员,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
三、军训和生产
1962年到1976年,基于民兵每年都是全训,最多年达2500人。1964年全军开展大比武运动
时,在宝清县人民武装部组织的军事会操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兵团时期,在三师军事部门组织的三次军事会操中,我团曾获得六个比赛项目的第一。1971
年我团120名兵团战士参加三师组织的具有实战意义的武装野营拉练。从我团出发,途经集贤、
桦南、勃力、七台河市、北兴、宝清等地,行程1000公里,号称千里拉练团。这次拉练既锻炼
了部队的战斗意志,又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1981年,根据上级指示,组建了50人的基干民兵,首次在全垦区进行游击队试点训练,历
时45天。总局人武部在我场召开了现场会。
1963年到1987年共训练民兵33096人次,园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训练任务。
广大民兵在农场的开发和建设中,继承了我军的光荣传统,发扬了艰苦创业精神,成为农
场建设的突击队和主力军。1964年在开挖五干沟战斗中,有1100名民兵参加,仅用三个月的时
间,共挖土方12万多方。
1969年修建二抚(二龙山至抚远)公路时,我值班四连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被三师党委
誉为“红四连”。
1970年1月值班一连和机炮连,在冰天雪地的金沙河水库工地安营扎寨,参加修建水库工
程。当时没有水源,指战员们就化雪水吃,没有煤炭,就割柴草当燃料;没有菜吃就吃咸菜、
黄豆。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是军事训练和工程进度丝毫不减。广大指战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
顽强地工作着,直到完成任务。
3月中旬,金沙河水库工程刚告一段落,值班一连和机炮连,连同营部又奉命开赴黑大林
子地区(现在的二分场)建立新点。该地区地势低洼,交通不便,建点难度大。但广大指战员发
扬革命集体主义精神,终于战胜种种困难,站稳了脚跟,建起了三个标准连队和一个营部。
秋天,值班三连奉命开赴跃进山参加三师钢铁厂的工程建设,园满完成任务。在执行爆石任务
中,有四名兵团战士不幸因公牺牲。
高炮连组建以来,每遇天旱时,即奉命参加人工降雨战斗。既支援了农业生产,又锻炼了
部队。还先后支援过双鸭山农场和八五二农场。
大庆进行“8.32工程程”大会战时,我团还派出民兵号拖拉机参加铺设地下油管工作。此
外,还派出民兵车组参加三师兴建的由双鸭山农场到北兴农场的战备公路施工。
自1989年开始,号召民兵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对每个民兵连都下达扶贫指标,年底总结验
收,当年共扶贫55户,全部脱贫。
还组织民兵利用冬闲开展学习科学技术活动,举办过“奶牛的饲养管理”、“淡水养鱼”、
推广良种等技术讲座,还为养奶牛民兵印发了“怎样饲养奶牛”的小册子。武装部还注意扶
植勤劳致富的典型。退伍军人致富标兵江万河,从1985年到1987年向国库上交粮豆150万公斤,
向国家上交利税13万元。被沈阳军区命名为:“复员军人致富先进个人”。先后出席了沈阳
军区、省政府、中央民政部召开的有关会议。
四、支前与战备
1969年3月,苏军侵犯我国领土珍宝岛地区,挑起中苏边界武装冲突,我团成立了支前办
公室。并派出支前汽车70车次,向前方运送弹药、给养、人员。前方指战员缺菜吃,广大的职
工家属,纷纷拿出越冬的干菜送给解放军。一夜之间就收集献出两汽车干菜。支前办公室还发
动兵团战士家属为路过我团的部队烧水做饭、站岗放哨,尽量让队伍休息好。团卫生队及时抢
救受伤的战士,许多兵团战士纷纷跑到卫生队,要求为重伤员输血。
司机巩振国同志,坚决执行命令,勇敢开赴前线,第一个闭灯摸黑越过敌人封锁区,第一
个把弹药送到前线,受到“前指”首长的通报表扬。
1969年4月11日,我团奉命抽调五台拖拉机共11人支前。在前线,他们随军行动,随时准
备执行急、难、险、重任务。其中有一台车,冒着随时有被炮击的危险,勇敢地独车登上“七
里沁岛”,执行“前指”交给的特殊任务。他们总共支前一年零四个月。
1969年9月12日,我团派出值班一连和机炮连连同值班营营部共约300人,开赴珍宝岛战区
五林洞以南的646高地,挖坑道两道,挖堑壕约1500米。
1971年我团在28连地区、白石河上游踩点建立后方基地,用以开展战时游击战。
1971年8月我团调动两个值班连队参加三师组建的武装团,驻守在珍宝岛战区的五林洞。
1979年2月,中越边境反击战开始前,我场接受了北大岭卡口子的战斗任务。张才任基干
民兵营营长,聘请李喜润为作战顾问。在战区的主阵地上,投资修建了约100米长的屯兵坑道,
挖掘了约1500米长的交通堑壕,落实了各项战备准备工作。2月17日反击战打响以后,武装
基干民兵立即进入一级战备。高炮连奉命调到管局执行保卫任务。
五、征兵及预备役工作
我场自1963年到1987年共征兵476名,现有20人在部队被提为军官。
1980年实行服预备役制度以后,我场共有492名退伍军人服预备役。
历届征兵人数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