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为北大荒奉献甘甜

为北大荒奉献甘甜


记果树新品种的培育者白琳
  刘志刚
  在人们的印象里,北大荒原本几乎是没有水果的。可怜的山杏,不起眼的瓦松,都是以个
小、味酸、形丑为标志的。年复一年,这里的市场上充满了辽宁苹果、莱阳梨、中原的李子、
广东桔,就连个头不大的红果,也千里迢迢跑来,嗤笑北大荒的贫乏,
  不错,这里气候寒冷,这里曾经是荒凉的沼泽,人且不能在这落脚,何况那些名贵的果树?
可是历史证明了,北大荒人是顽强的,他们有使沉睡千万年的荒原变成万顷良田的魄力,也
有让塞外边疆向人们贡献甘甜的本领。白琳,1958年转业来北大荒的中尉军官,就是硬叫北大
荒的土地生长出甘甜水果的人。
  他先尝到的是苦果
  38年前,解放战争的炮火震撼着祖国大地,年仅18岁的白琳,走进了人民解放军的行列。
他入伍头一年入团,次年入党,当过炮兵战士,入朝参加过战斗,当过连营文书,在营团里做
过保卫、宣传、文教工作,1955年6月得过解放奖章一枚,同年9月被授予中尉军衔。紧张火热
的战斗,通霄达旦的工作,欢乐愉快的心情伴随着他,他感到幸福,充实和满足。谁知就在1957
年的秋天,白琳竟被划为中右,开除党籍,下放劳动。
  27岁的白琳,一口一口咬着人生的苦果,艰难地咽进肚里。在北大荒修桥铺路的工地上,
在夏锄、麦收的地头上,在大炼钢铁的火炉旁,在撑船打鱼的河弯里,他千百遍地扪心自问。
他深深地感到孤独和悲苦。
  开辟理想的园地
  从事过多年政治工作的白琳,丝毫不怀疑崇高的理想,也从来没有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的敌
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一腔热血,使他在艰难的环境中抬起头来。
  白琳在学校里曾学过园艺,中原燕赵之地的香花甜果使他久久难忘。他决心为实现自己崇
高的理想开辟出一块崭新的园地。他寄款给北京农业出版社,很快收到大、中专课本、中国古
代农书、米丘林全集、李森科生物学论文集近百本。1958年底,他参加了农场园艺组,用自己
学来的知识实行了果树高枝嫁接,竟在当年开花结果,一时轰动全场。被合江农垦局授予“园
艺工作标兵”称号。1961年被农场任命为园艺技术员。
  1963年春季,白琳恢复了党籍,他又回到了党的怀抱。组织上任命他为园艺队指导员,次
年又改任队长。他领导全队职工,设计了园艺队长远规划,向荒山野岭进军,定植了一棵棵果
树。白琳和职工们一道,上工一同走,收工一齐回,定额一样拿,汗水一块流,整整八个年头,
果园由20亩扩大到600亩,建成了有7个树种、200多个品种的大型果园。
  突破性的探索
  还是白琳刚来到园艺队不久,在播种蔬菜的时候,种上了从河北老家寄来的番茄种。细心
的白琳发现有一株长势很特殊,果实大得出奇,其中有一个竞有二斤。他以自己的军衔命名,
称之为“中尉番茄”。他想,蔬菜可以在这里通过自然杂交产生突变,那么水果就不能用同样
方法推出新品种吗?白琳明白,植物界的自然淘汰、遗传变异的进程是十分缓慢的。但他没有
退缩,从新疆、河北、辽宁及本省其它地区引来了葡萄、苹果、梨、桃、杏等优良品种。一年
过去了,只有葡萄和杏子存活下来。白琳把主要精力用在杏子的培育上,对来自河北和本省园
艺研究所以及本地优选出来的杏树进行定向培养。1986年7月5日,白琳象往常一样踏看露水来
到果树旁。突然,他发现一棵杏树的杏子已经披上了金色的外衣,杏子熟了,比本地杏提前半
个月。七天之后又一个品种成熟了。到7月末,竟有14个品种的杏树挂满了金黄的杏子。白琳
依次编为1号杏、2号杏、……14号杏。经过比较,1、2、5、13、14号杏被做为重点培养对象。
又是二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他把l号杏平均重由21克提高到30克,把2号杏最大果重从57克提
高到80克。内行的白琳,知道自己在黑龙江省杏的栽培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了,他下定决心,
准备扩大推广面积。
  他为科学的命运抗争
  1970年,白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着手扩大果园的杏树栽培,同时他又向葡萄、苹
果的品种改良发动了攻势。可也就是这一年,白琳被定为走白专道路的典型,勒令离开果园,
他向组织上要求:“宁可判我劳改,也不要让我离开果园。”但没人准许他。白琳痛不欲生,
泪水泉涌似地流了下来,他不是为自己难过,而是为从事科研工作的悲惨命运伤心!
  白琳是从政治磨难中走过来的人。他相信野草嗤笑鲜花,荆棘布满园林的局面不会长久。
在他离开园艺队的前一天晚上,把浸透着臼己心血的十几棵苗木挖了出来,秘密地送给了同行
战友——友谊农场七分场果园王述元。
  白琳离开农场果园,一去就是10年。他内心在呼喊:哪里有我白琳,哪里就应该有果园!
哪里就该有试验基地!10年间,他在连队和分场部分领导支持下,具体指导建立了12个果园,
并建了5个果品贮藏试验点。五九七农场又诞生了一处年产20万斤水果的基地,同时又出现了39
亩的杏树园;10年间,他成功地运用矮化密植技术,用欧李做李子的矮化砧木,使植株明显
致矮,果实早熟,品质提高,这一结果被编进了全国高等院校果树栽培学教材里。
  动乱的年代过去了。那些神灵活现的“造反派”,那些夸夸其谈的“革命者”,那些牌桌
麻将战的“英雄”,一下子感到心里空虚得发慌。而白琳却迈着坚实的脚步走过来了,虽然风
风雨雨,但硕果累累。
  有生之年的登攀
  1985年7月,白琳度过了55个春秋。农垦总局邀请省园艺专家和部分教授、学者来到五九
七农场,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对白琳的科研成果进行鉴定。白琳23年的奋斗,被浓缩在一张鉴
定表上。他的一、二号杏,被正式命名为龙垦杏1号,龙垦杏2号。这两个品种被认定为目前黑
龙江省果型最大、品质最优、外型最美、成熟最早的杏。
  农场做出了全面开发山区,扩大果园面积,尤其是杏树园的近期和长远规划。农场决定,
为表彰白琳的贡献,晋升一级工资,发给奖金300元。
  科学的春天里开出的几朵鲜花,并没有使白琳陶醉。他向着更高的目标登攀。他将具体负
责山区开发、果园扩大、繁育优质杏的任务,毅然回到阔别10多年的农场果园。为此,他辞去
了农林科副科长的职务。他在1986年农场科技大会上表示,要进一步系统自己的资料,供后人
借鉴。
  我们深信白琳的誓言。因为能为北大荒奉献甘甜的人,心中自有涌流甘甜的源泉!
  本文在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1986年8月1日《农村节目》里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