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庭院飘香

庭院飘香


平青
  秋风,吹落了半天彩霞。
  一座座庭院,一个个彩色的梦。
  一树树碧绿中挂着红,缀着紫,染着黄。葡萄架上,吊着一嘟噜一嘟噜的紫葡萄,翡翠葡
萄,水晶般的无核葡萄。
  淡淡的果香,溢出庭院,揉进空气里。
  不知是午间喝了些许酒,还是嗅了这满村的果香,总觉得有点朦胧的醉意,脚步轻飘飘的,
象踩着云,做着梦。
  ——这是双柳吗?
  ——是双柳。
  我记得,双柳不是这个样子。一大片低矮的草屋,住着二百多户人家。村中一条条泥泞路
上,猪屎、马粪、鸡粪、人粪。走进屯子,一股股刺鼻臊臭味。八百垧薄地,种的是大豆、苞
米,房前屋后,还是苞米、大豆,也不敢想别的。人们顾不上别的。致富,是危险的恶梦。现
在的双柳,一条条沙石路,一片片盈眼的绿。一园园的果树、蔬菜,簇拥着一幢幢砖瓦房、草
屋。许多人家的屋顶上,都架上了电视天线,一只只铁蜻蜓。
  这个变化是五九七农场经济改革带来的。双柳屯是农场的原种场,自然也要改革,八百垧
薄地被一些种地能手承包了,妇女、老弱劳动者干什么去?这场改革使得双柳人聪明起来了,
闲散劳动力把精力放在发展庭院经济上,栽果树,种上各种瓜菜。一年的收入比正式职工还要
高,起先是几户,几十户,后来全屯的住户都看重了房前屋后的土地,小小庭院竟成了黄金宝
地。
  家家都有庭院,去看谁的呢?
  白琳说;去看看宫长青的吧。
  他是园艺师,自学成材的果树专家,他花了二十多年的精力,培养出全省闻名的
  “龙垦杏”,开拓出了农场的果园,变荒山野岭为花果山。这几年他又醉心于发展庭院经
济。让千家万户的庭院都栽上葡萄、果树。他对双柳的庭院,也倾注了不少心血。
  我们走进宫长青的大院,柳毛和小榆树织成的绿围墙,关着一个彩色的梦。
  一幢旧草房。偏舍前一位灰发老妪,坐在门口挑虫蛀的大米,跟前围着一群啄食的鸡“略
咯咯”地欢叫着。
  ——老宫呢?
  ——在屋里。
  她淡淡地瞅了我们——眼,又低头挑她的米,门前四株高过屋顶的果树,稀疏的绿叶下,
挂着黄里透红的果。白琳说,这是太平果,是二十多年的老果树。
  宫长青是个瘦小的老人,得了肺气肿病,一年前退休在家,这位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兵,
是个很能干的人,可他一直是农工。一直过着贫困的生活。退休后他精心经营自己的庭院,他
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房前屋后一亩多的庭院里,竟栽了150株“123”小苹果。100多
株樱桃,500多株黑豆果。还有白琳培育的“龙垦杏”和桃、梨。我很纳闷,他是怎么栽的。
当老宫领我们去参观时,疑团解开了,小苹果是按照白琳的密植法栽的,果树的空间栽着一行
黑豆果,果树和黑豆果之间是疏菜垄、西红柿、辣椒、白菜,在篱笆边栽的樱桃。我叹服他的
匠心,每寸土地都利用起来了。樱桃、杏的果子都卸了,留得…片绿,小苹果、铃铛果已经成
熟了,绿叶间一球球红。
  ——你的果园真不错。
  ——今年让冰雹打了,明年会更好。
  ——你真能干。
  ——不行了。小儿子在家行,对果附,他比我能干,现在农场派他去山东搞联营去了,再
不回来我就没辙了。
  老白告诉我,老宫的小儿子对栽培果树很有股钻劲,常向他讨教,是好苗子。老宫见白琳
夸他儿子,很是高兴。他说:“这果树全靠他侍弄了。我快七十的人了,干不动了。”
  他靠这个庭院的出产,每年究竟能收入多少,我没问,也用不着问。他的屋里摆着电视,
房头上又新盖了一幢砖瓦房准备给儿子结婚,这就足可以说明问题了。
  带着老宫庭院的果香味。又看了几家的庭院,布局不尽相同,有的前院栽的是果树、葡萄
架,后院是种菜的塑料棚j有的果树还小,利用空间种西瓜。我看到的果树中,白琳培育的杏
树却很少。问白琳,他微笑地说:“供不应求,凡是搞庭院经济的,都想要龙垦杏,果子成熟
早,品质好,受欢迎,经济价值也高。就是果苗供不上。”我问:“全场有多少庭院栽上了果
树?”他说:“栽几株白吃的不算,真正称得上是庭院经济的只有128户。最好的一年收入一两
千元。现在,许多人家都开始搞了。”他想倡导庭院栽葡萄,占地少,经济价值高。
  我想起了他的庭院。前院只有十多平方米,却栽着多种果树,其中,葡萄就有好几种,玫
瑰香、无核葡萄……。有地栽的,也有盆栽的,他在这块小小的领地上,培育出新的品种,向
全场推广。我深深吸了一口气,那淡淡果香变得又浓又美。
  原载《微笑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