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林岛》电影拍摄提纲
《长林岛》电影拍摄提纲
绕岛一周
长林岛,过去是一个荒岛,又是—个宝岛。
它的大半面,环绕着古老的挠力河,河床水浅滩乱,就象年老的母亲,永不疲痨的护卫着
长林岛。
另一面,是60华里宽的沼泽,草地若断若续,水坑忽大忽小,就象一块巨大的明镜摔碎了,
隔断了长林岛。
虽然有人冒险到过这里,但是没有人在这里扎根。
这里只残存着两种不同的遗迹。
抗日联军曾经出没岛上,为了消灭日寇挖下陷井,这是革命英雄的足迹。
另外有人在岛的南面卡子上,建造了一座狐仙庙,祈求安全通行。这是向大自然屈膝投降
的遗迹。
多年来这里的老住户,只是各种水鸟。
草滩上,成群的大雁,时起时落。
密集的雁群,整齐排列,小雁噪舌喧哗,好象是鸟国的闹市。
大树上有庞大的鹤窝,—对仙鹤,亭亭耸立着,翘首远望。
忽然,他们双双展翅高飞,直冲霄汉。
岛上人家
长林岛不再是一个人迹罕到的荒岛了。
五九七农场的垦荒战士们,不仅冲破了沼泽河滩的险阻,踏上了长林岛。而且,在岛上安
家立业,建立了分场,成为长林岛真正的主人。
这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早晨。
天亮得特别早,人们也醒得特别早。
密茂的林木掩映着一片草房,庭院里飞出一大群家禽。
家家户户,忙着准备上工。
拖拉机手在穿工作服,原来他是铁道兵。
农具手在梳妆,这个姑娘不久以前还是一个学生。
修理工在整理工具,原来他是机校的同学。
场长高洁,是从北京转业来的司机,他在帮孩子整理书包,他的六个孩子,前一半是北京
人,后一半是长林岛人。
经得起火炼的是真金,能够在这里安家落户的人,都是不平常的人,正是这些人,继承了
革命英雄的战,斗传统,迎着重重困难,艰苦奋斗,在改变着长林岛的自然面貌。
小岛新貌
今天的长林岛,是块精雕过的玉石,有自然的美,更有劳动的美。
这一望无边的庄稼地,会使你惊奇,赞颂;长林岛的天地是如此的广阔,人们劳动创造的
力量,是如此的强大。
这茁壮的麦苗,肥硕的大豆,会使你感叹、敬佩,长林岛的土地是如此肥沃,垦荒者的双
手,是如此精巧。
水陆并进
劳动改变了大自然的面貌,大自然又在催促人们迎接更繁忙的劳动。
麦收的准备工作开始了,土地面积大,职工人数少,由于交通运输的困难,机械设备也不
足,这是麦收中可以预见的困难,能否收好小麦,现在就看能否保证岛上仅有的两台收割机不
出岔子。
修理工把康拜因御开来,检查各个零件。
他们精心地在检查一根曲轴,决定更换。
请求总场调给修配零件的电报,交给电报员,电报员向总场发电报。
疾驶而来的汽车,满载着支援长林岛麦收的物资,开到沼泽地边的转运站。
成批的物资,堆放在站里,等着运进长林岛。
为了争取时间,分场领导同志,围着长林岛地图,在找运输路线,他们最后决定从挠力河
和沼泽地两面,同时运输,水陆两支人马同时出发。
挠力河边,被惊起的大雁,扑刺扑刺向远处飞去,两只小船载着较笨重的物资,似乎是追
赶着大雁,向河心驶去。
陆地,运输队赶着马车,满载着物资,向沼泽深处进军。
前面,已没有路了,马车在水泽边停下。
运输队把物资转装到事先准备好的牛拉爬犁上。
一个队员,赶着黄牛,走进水里,其他队员,跟着爬犁,一齐趟进水里。
队伍前面,一片漂垡子被冲开了,后面翻动的浑水,拉开了一条黑色的波带。
小船驶进了乱滩群里,忽左忽右,躲避着泥滩,找能通行的航道。
把舵的小伙子,紧盯着四处的泥滩,运转船舵,让小船不被搁浅。同时,他不时看看指南
针,避免迷失方向。
划浆的小伙子们,一会使劲紧划,一会还得小劲轻划,以免撞在浅滩上。
沼地的水淹到了黄牛的肚子上,黄牛喘着气不敢迈步。
赶车的小伙子扬起鞭子吆喝着,但它们只晃了晃脑袋,还是站着不动。
的确不能再走,爬犁也越陷越深,水快淹到包裹上来了。
运输队员们赶紧跳进没腰深的水里,把物资分扛到自己的肩上。
他们扛着东西,小心试探着,一步一步向沼泽最深的地方趟去。
木船上的小伙子们,一齐用力划浆,一下又一下。
浆片下,搅起了一大片浑水,但是木船原地不动,终于免不了搁浅了。
他们收起了浆一齐跳进水里,喊着一二三,吃力地推着木船,想把它推进深水中去。
船是移动了,但是它就象胶沾在河滩上,用力推一步,它才慢慢地移动一点。
涉水扛运的人,继续在水中前进,乱草缠上了他们的两腿和腰部。
忽然一个队员打了个踉跄,险些倒进水里。
他们累了,肩上的东西似乎越来越重,可是这一片水泽还望不到边。
想放下东西,休息一下是办不到的。四处是水,东西没处放,只好在水里稍站一会。喘一
喘气,就算是休息了。
推船人也累了,似乎越推越推不动了,他们也不敢在船上休息,怕把船压得太深,更推不
动。
他们只好靠在船邦上,歇一歇。
他们脚下,水寒刺骨,头上热汗如雨。
他们继续扛着。
他们继续推着。
终于到岸。该休息一下了,但是他们谁也没有理会,带着两腿的泥泞和身上的湿衣服,扛
着各种物资,继续向场部走去。
隔不断的支援
麦收前的长林岛,象一个勤快而热情的姑娘。
她给地面换上了新的花朵,都让人说不上名来。
她把麦地染得一片金黄,同时引来了阵阵轻风,让麦枝翩翩起舞,顿时,大地金波滚滚,
喜气洋洋。
树阴里,小伙子们正在磨镰刀。
屋檐下,姑娘们正在修整草帽。
机车上,拖拉机手在试车。
与此同时,在隔着六十华里沼泽的对岸,聚集着一支手拿镰刀的队伍,这是当地公社支援
农场麦收的队伍。
过去,他们天天能见着长林岛,可是一辈子也没有到过长林岛,他们的传统中,长林岛是
一个荒凉和危险的地方。现在,长林岛的变化,使他们向往。这一次又一次的丰收,使他们佩
服。他们的心里,长林岛已经变成了一颗明珠,支援长林岛,成了他们很经常的事情。
住在沼泽边上的张广厚一家,支援长林岛建设都很热心。
他们不但热情接待路过这里的每一个农场的人,而且还帮助管理过转运到长林岛上的物资,
因此农场给他送了一个外号“义务转运站”。
支援队伍一齐涉水过河。
张广厚一边涉水,一边从腰里掏出烟杆装了一袋烟抽起来。
小伙子们互相竞赛,看谁在水里走得更快。
有人不小心,摔倒在水里,成了一个泥人。
队伍到岸了,大家不约而同地缓了口气,有的在拧裤管,有的在扯腿上的乱草,有的紧一
紧被稀泥拔松的鞋带。
张广厚抽完了一袋烟,随手在狐仙庙顶上磕去烟灰。有人为了系鞋带,把脚踏在庙顶上。
“狐仙庙”旁,队伍继续前进,直奔麦地。
龙口夺粮
收割机象船只航行在金色的大海里
《绞龙》口里,吐出了一道金色的长流,流进汽车,运走了。
与此同时,全岛职工与公社支援队伍,拉开了一条漫长的阵线,一齐挥镰抢割。就象一条
巨龙滚过麦海,席卷着万顷金波。
晒麦场上,同样是一片繁忙景象。
金流从扬场机上射向天空,在前面堆成了一座金山。
金粒从木锹上飞起,又象一阵金雨从天空降落。
黑夜,长林岛的田野,仍是一片繁忙。
收割机的灯光,透过夜幕射向远方。
几只水鸟,好奇地睁着眼睛。
麦收时节,长林岛的夜晚是不眠的夜晚。
黎明,太阳刚一露脸,又躲进云层里,给几片黑云镶上了一道耀眼的银边。
云层越来越厚,一道缝隙合了:
风象醉汉似的摇撼着小草。
长林岛的麦收季节,正是多雨的季节,长林岛的每次麦收,都是一次紧张的战斗。
草甸里,大雁缩作一团,不敢动弹。
树上,仙鹤也收起了它那不可一世的神态,窝着脖子躲在窝里,伸着翅膀,护着它的小雏。
农场工人却早有准备,全岛男女老少,早已组织好了,现在已经全部上阵。
人机畜配合一齐出动。
(雨中抢收难作细致设想,主要靠现场摄影)。
长 林 秋 趣
秋雨后的长林岛,别有一番风趣。
雨滴残留在葵花上,葵花好象支不住自己的重量,累得满头大汗。
山间,野葡萄成熟了,秋雨似乎给这一串串玛瑙,增添了一层彩釉。
熟透了的榛子,三三两两从枝头滚下来。
农场组织了家属采摘队,挎着篮子,提着袍袱忙着采摘各种野生果物。
夏天穿过沼泽地进岛寻食的狍子群。也感到秋天的凉意,现在又整队出岛,打算窜回完达
山中去。
农场的打猎爱好者,摸透了它们的习性,早就守候在它们将通过的路边。
北大荒的传说有这么两句非常流行的话:“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等看到
这一场打猎,就知道这两句不全是夸张。
沼泽边埋伏着几个猎手,旁边有一只小船,几个划船的小伙子坐在船上一动不动。
高处还设了一个嘹望哨,他象侦察敌人的动静似的用着望远镜朝远处观望。
果然,远处有一群狍子走进了沼泽地里。
嘹望哨发出准备信号,小伙子们做好划船的姿式。
船头立着一个壮汉,看来是一个出色的猎手。但是,奇怪,他手中拿的并不是猎枪,而是
一根棒。
狍子游进水里了。
小船象箭一般直奔狍子群。
吃惊的狍子回头逃窜,但水里不是它们用武之地,木船比它们窜的更快。
木船赶上了一只狍子,准确的一棒就打倒了一只,随着把它拉到船上。
就这样一连打了好几只。
风 雪 长 林 岛
长林岛的冬季,是收获的季节,是最繁忙的季节,也是最艰苦的季节。
凌冰在小岛四周发出闪闪寒光。把长林岛这颗明珠嵌进了水晶宫里。
大雁飞走了,只留下窝群。
仙鹤不见了,只看到空阔的大窝。
但是冷冷清清,只有长林岛的表面,长林岛上的人,却没有躲在家里睡大觉。
勾鱼,是他们冬季最爱的活动之一。
他们知道这寂静的冰层底下,却有拥挤的鱼群,只要在冰上,打一个窟窿,用杆挂一个铁
勾伸下去,一提就是一条大鲫鱼,大的有3斤多。农场捕鱼队,当然更不放过这个好时机。
他们用“热特”拉着鱼网和其他用品,来到冰上。
先打上冰眼。
隔着冰层,可以看到网在冰底移动。
队员们吃力地拉着鱼网。
脚蹬在冰上,忽然打滑了,一个队员摔了一跤。
大家喘着气,鱼网显得特别沉。
拖拉机手把“热特”开过来,队员把网绳挂在拖拉机的后面。“热特”拉着网在冰上走。
从另一个冰眼里,可以看到鱼群拥挤翻滚,似乎连它们扁平的身体也很难容纳。
眼太小于,队员们一边捞鱼,一边扩大冰眼。
又肥又大的鲫鱼,铺满了大片冰层。
农场工人们把鱼装上汽车。
大豆、小麦……,都在装车。
岛上全年的收获,全靠一个冬季运出去,全年需要的主要物资也全靠这时运进来。
厚厚的冰层,有如用玉石和水晶修成的马路,是无数条银光灿烂,四通八达的大道。
满载的汽车队,就在这样的大道上来回疾驶,把小岛和整个农场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但是长林岛的人每走一走,都有一个新的困难。
一夜之间的大雪把这个透明的水晶世界变成了一片银海。举目四望没有道路,没有人影,
只有白茫茫的一片银光,把天空衬得更加灰暗。
雪把灌木丛埋掉了。
雪把树枝压弯了。
雪埋没了窝棚。
雪装满了汽车斗。
雪塞满了汽车轮。
工人们用铁锹挖掉汽车上下的雪。
不顾严寒迎着大雪,仍然把汽车开出去。
但是一头又扎进横在前面的一道“雪岗子”里。
只好把车倒回来。
司机们下来,试探在前面几道“雪岗子”,决定使用他们第一招,冲“雪岗子”——把车
倒回来,开足马力,向前冲去,把“雪岗子”一道一道地冲开来。但是,还是被一道高雪岗陷
住了。
轮子打滑开不动了。
司机们跳下车来挖雪,但是一个个都陷在齐膝深的雪里,行动十分艰难。
有个司机陷在最深的雪堆里,还得先为自己开道。
预先准备好的推土机赶来了。
推土机从雪堆的一头推过来,它的前面立刻堆起一座雪丘。
推土机的后面留下了一条深深的雪沟。
一条雪沟推出来了,两边是高耸的雪墙。
汽车在这条雪沟里开过去。
可是新的困难又来了。
大雪之后,是一阵比一阵更紧的寒风。
天空是晴的,地面却是雪花飞舞。
狂风卷起成团的雪片横扫过来,使人头晕目眩,这是北大荒有名的“大烟炮”。
就这样也挡不住农场工人们的运输队。
推土机在前开路,后面跟着一长串汽车,虽然慢一点,可车队仍在前进。
汽车在雪沟中间交错而过,出岛的汽车上满载着粮食、鱼类,进岛的汽车装着汽油、农机
具、木材等。
风雪挡不住英雄们的脚步,掩盖不住垦荒战士的歌声,这是丰收的歌,战斗的歌,胜利的
歌。
(歌词略)
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
一九六三年六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