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职工

第二节 职工


友谊农场现有职工四万四千九百六十八人,其中生产工人三万零五百七十七人,管
理人员三千五百六十六人,工程技术人员二百八十三人,服务人员六干九百二十三人(含商
业七百七十七人,教育一千九百九十人,卫生八百零三人),其它人员三干六百一十九人。
建场初期,国家从河北、河南、江苏、山东、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调入一批干
部、机务工人、初、中级技术人员共一千四百二十五人,构成了农场职工的基本队伍。此
后逐年调入,到一九五七年达到二千三百六十人。
一九五八年,二千三百二十一名转业官兵(其中少尉以上军官一千四百九十五人,含大
尉二十九人,少校三人,军事院校学员三百十人)来场。扩建六分场时,集贤县原套河乡三
个农业社并入农场,农场职工增到五千一百二十七人。
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四年,农场职工队伍发生了很大变化,职工数骤增到一万九千一
百六十三人。其增长因素主要是集贤县四乡划归农场,社员过渡为农场职工;山东支边青
年来场5大批盲目流人人员逐年定居,转为长期临时工和职工。一九六五年以来,职工人
数每年按正常速度递增。到一九六九年,农场职工达三万五千五百九十一人,其中农业工
人二万零四百二十七人,拖拉机手、康拜因手一千五百零七人,管理人员二干一百三十六
人,服务人员四千零二十人。
一九七○年以后,由于大批城市知识青年米场,农场职工队伍又骤然扩大,增到四万
二干五百七十八人,此后,每年有所递增,到一九七八年,职工人数达四万九千一百四十
六人。
一九七九年后,农场职工队伍又进入相对稳定阶段,截止一九八四年,全场职工为四
万四千九百六十八人。
现有职工队伍由下述八种成份构成:建场初期调入的人员;②一九五八年转业官兵和
历年复转军人;③乡社并入农场的过渡社员;④“上山下乡”的城市知识青年;⑤北京、
山东、哈尔滨移民和支边青年;⑥国家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⑦兵团调来的现役军人;
⑧本场职工子女就业的新工人。
上述八种成分构成的职工队伍,各具有不同的特点。建场初期调来的各级干部,原职
务较高,政治素质好,政策水平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工作能力。他们带来了
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这批干部对农场建设做出了卓越的
贡献。
来自人民军队的复转军人,经过部队的多年培养和锻炼,具有较高的组织纪律性。特
别是一九五八年转业官兵,他们有一定的政治觉悟和实践经验,来场后经过短时间的锻炼,
很快熟悉了管理机械化生产的基本规律。他们同广大群众一道战胜了六十年代初期的困难,
为农场建设贡献了力量。现在多数已成为农场各级领导干部。
来自老农场的技术工人和老解放区的农民以及乡社并入农场的社员,他们是建设农场
的主力军,具有艰苦朴素的作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农场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
许多入成了省、国家的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有的已成为各条战线的领导骨干。
大、中专毕业生绝大多数是新中国培养的知识分子,他们在农场工业、农业、科研、
文教、卫生战线上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为农场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当中的一部分
同志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场就业的职工子女,他们生长在北大荒,热爱农场,肯于学习,继承父业,是农场
事业的主要接班人。
十年动乱,使这支职工队伍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支
队伍有了根本变化,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附表2:友谊农场历年职工统计表
友谊农场历年职工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