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自然灾害

第五节 自然灾害


友谊农场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和地形的影响,小区气候变化复杂,建场三十年来,
不断发生自然灾害,受害较大的主要有大风、冰雹、早霜、旱涝等自然灾害。
大风 历年大风多出现在四、五月份。大风对作物种子发芽、出苗、生长均有影响。
建场以来,发生风灾的年度计有一九五六年的四月份,风速达六点二米/秒;一九六一
年的四月份,风速达六点九米/秒;一就六三年的五月份,风速达六点六米/秒;一九
六五年的四月份,风速达六点七米/秒;一就七一年四月份,风速达六点四米/秒。多
是偏西风,风力一般为五—七级,最大可达八级。大风天里漫天尘土飞扬,地面水分被
抽干,出土小苗被刮得枯黄,吊在地面上,俗称“吊死鬼”,受灾地块产量均受到不同
影响。
冰雹 农场地区出现冰雹多在春末夏初衣作物生长期,遭受冰雹损伤极大,甚至绝
产。冰雹常在一分场九队到三分场四队的这条线上出现,即所谓“雹打一线”。据统计,
从建场以来共发生四十二次冰雹。
早霜 早霜对农作物的籽粒成熟影响很大,以至造成减产。农场地区受早霜灾害次
数不多,建场以来发生早霜的年份计有一九五八(九月十七日降霜),一九六七(九月十
五日降霜),一九七二(九月十一日降霜)四个年份。一九七二年受灾面积达七万二千零
四十一亩。
旱灾 旱灾主要影响农作物生长。建场以来曾发生过春旱、夏旱、秋旱。春旱来源
于上一年的秋旱及大风,直接影响小麦发芽生长。夏旱俗称“卡脖旱”,对小麦灌浆影
响极大,常常造成大幅度减产。
春旱:建场以来发生过春旱的有十二个年份,即一九六一、一九六三、一九六四、
一九六五、一九六六、一九六七、一九六九、一九—七0、一九七二、一九七四、一九
七五和一九七七年。这十二今年份一至五月份平均降水量只有十四点八六毫米。
夏旱:从—九七二年至一九七九年连续受旱,造成小麦减产。一九七八年既春旱又
夏旱,属特大旱灾,小麦绝产五万四千九百五十九亩,平均亩产仅六十七斤。
涝灾 建场以来,涝灾多发生在秋季,致使衣作物丰产不能丰收,减产严重。一九
五六年,全年降水五百六使八点七毫米,七月份降水一百六十三点五毫米,虽然促进了
作物生长,但八、九两个月又降水二百点四毫米,造成秋涝。一九五七年全年降水六百
七十七点七毫米,其中八至十月份降水量达三百二十四点八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
之四十八点一。一九五九年,全年降水七百五十毫米,七至十月份连续降水五百三十五
点七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七—十一点四。一九六○年,全年降水六百五十点四
毫米,七至九月份降水量达三百九十八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六十一点二。一九
六四年,全年降水五百五十点四毫米,六至八月份降水四百四叶—点八毫米,占全年降
水量的百分之八十点一,造成严重的夏涝。一九八一年又发生秋涝,八月份降水达一百
八十六点八毫米,比历年同期增加七十点二毫米。
旱涝程度大小,直接影响产量高低。年降水量五百毫米至五百五使毫米之间为正常
年景,粮豆产量递增,如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六年,每年平均降水量为五百二十七点八
毫米,粮豆产量每年平均递增百分之十三至百分之十五左右。降水量超过六百毫米为涝
年,如一九五七、一九五九、一九六○、一九六五、一九七二和一九七九年,粮豆平均
每年减产百分之十二点八左右。降水量少于四百五十毫米则为重大干旱,每年减产百分
之十五左右,如一九六一、一九六七、一九七○、一九七五、一九七六和一九七七年,
这六年每年平均降水量为三百五十六点三毫米。
建场三十年来,农场地区的旱涝状况基本形成一个有规律的变化周期。一九五四至
一九五五年,是大旱年景。友谊农场就是在大旱的基础上勘测建场的。一九五六年至一
九六0年连续发生涝灾,其中一九五八年为重涝。从一九六一年至一九六九年,年景趋
向正常。虽然这九年间也曾发生春旱、夏旱现象,但没形成严重灾害,粮豆产量逐年
有所增长。一九七○年到一九七七年,出现旱灾。一九七八年既春旱又夏旱,为特大旱
灾年份。从一九八○年开始又出现年景正常趋势。除一九八一年突然出现严重秋涝外,
一九八二、一九八三年均属正常年景,基本上是风调雨顺。一九八四年出现秋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