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开荒 生产 基建第一节 开荒 经过一冬春紧张的准备,于一九五五年四月三十日前完成了开荒、生产的
准备工作。场长王操犁于四月三十日召开了各分场场长、农艺师、机务工程师联席
会议,检查了开荒、生产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农场为了迎接大规模的开荒工作,早在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初就在哈尔滨王岗举办了
农场第一期拖拉机手训练班。参加训练班的有农机工人、生产队长二百六十八人。
训练班的课程有拖拉机驾驶、农业机械的构造与修理、机务管理与技术保养等六项,
全部由苏联专家讲授。学期为三个月,到一九五五年三月二十日结业。
一九五五年五月二日,农场举行了开荒典礼。
开荒典礼在一分场二队(今三分场二队)的田间作业站举行。这天,一分场二队
的绿色宿营车工悬挂着中苏两国国旗和两国领导人毛泽东、布尔加宁的彩色画像。
参加开荒典礼的各分场代表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排成整齐的行列,坐在主席台前
的草地上。会场的周围是一望无际的平坦空旷的大荒原。
场长王操犁在典礼上做了重要讲话。他说:“党和政府交给我场全体职工的光
荣任务今天开始执行了。能否给国家增产粮食,能否为农民示范,并在农业社会主
义改造方面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都取决于目前的开荒。”他要求全场职工要贯彻
建场委员会的决议,在两个月内完成或超额完成两万公顷的开荒任务。会上,C—80
—六号包车组女拖拉机手董延兰代表全体机务工人讲了话,她表示五十天内保证完
成或超额完成党交给的光荣任务,向中国共产党诞生三十三周年献礼。她的讲话赢
得了与会同志的热烈掌声。 大会结束后,由各分场组成的拖拉机代表队的十台
机车,同时启动,刹时,机器的轰鸣声响彻千古荒原。首先开出去的是HT—54—六
号机车。车上插着一面红旗,上面写着“向七.一献礼,超额完成开荒任务。”接
着另九台机车相继开出,同第一台机车并驾齐驱,荒原上翻起了——道道黑色的沃
土。沉睡的荒原苏醒了。
开荒工作从五月二日进行到六月九日十三时,全场便胜利地完成了国家交给的
开荒任务,总共开出荒地两万零二百公顷。
开荒第一天就有许多包车组突破了定额,дT—54—五十九、六0、六十一、九
十四号包车组都超过了定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到五月二十日,就开出了—一万
公顷土地。在这期间,工会组织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五月末全场进入了开
荒高潮,三分场青年团总支委员会,在五月二十五日凌晨,组织了全场第一个青
年开荒突击队。全场在青年突击队的带动下,开荒速度不断加快,工效不断提高,
到六月九日胜利地完成了全年开荒任务。喜讯传到北京,党中央和农业部先后发
来电报①,表扬农场全体干部、职工为农场建设做出了贡献。
注:①贺电全文详见本书附录
一九五五年七月一日,农场在兴隆镇举行了开荒祝捷、总结大会。场长王操
犁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
大会奖励了十四名开荒模范,六十一名先进生产者,十个先进包车组。名单
如下:
开荒模范
一分场 董延兰(女)副驾驶员 代理车长
二分场 高启阳 包车组长
金国忠 包车组长
三分场 李爱林(女)副驾驶员
龙恩泽 包车组长
李永海 包车组长
吴学孔 加油员
四分场 李心广 包车组长
鲁玉舜 副驾驶员
孙继祥 包车组长
五分场 王龙德 包车组长
刘 瑛(女)副驾驶员
赵 未 包车组长
战庆国 副驾驶员
先进包车组
дT—54—38号包车组:徐士美 洪顺龙 黄保荣
дT—54—59号包车组:张士才 江晓红(女) 耿素娟(女)
дT—54—43号包车组:王贵财 蒋世生
дT—54—74号包车组:李景龙 周 斌 杜永林
дT—54—90号包车组:赵仁玩 王兆宏 李 荣
дT—54—48号包车组:赵超敏 蒋 军 费月福 杨维金
дT—54—93号包车组:胡国元 杨寿玉
дT—54—65号包车组:孙海林 温德洪
дT—54—79号包车组:马喜民 李洪在
G—80—27号包车组:刘焕高 孙庆田 苏连林 赵学勤
刘金辉
先进生产者
一分场:张鸿清 鲁志光 关长庚 王凤祥 车成训 黄义成
范本英 刘浩文 王洪启 黄庆田
二分场:于凤伍 施朝向 袁明龙 张锡吾 李伯祥 何凤同
刘凤仪 宋 清 王家勇 赵学让
三分场:樊新民 杨 富 王锡华 张贵成 张俊启 丁怀荣
张 希 邹义厚
四分场:范金保 刘景秀 周长美 李树生 孟宪春 周序林
王贵深 姜仁贤 陆振义 陆也奋 石建荣 许德勤
五分场:黄迟丁 邵永林 康素坤 沈伯仕 张德本 王剩法
苏明海 徐德录 董志山 焦天增 邢洪久 于锡君
汽车库:杨玉坤 高乐之 杨德山 张 林 路成谷
修理厂:张月英 赵洪滨
办事处:郭莲园
场 部:薄贯江
附表6:(见66页)
开垦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