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整顿企业、改革领导体制 农场为切实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结合农场的具体情
况,在领导体制、经济结构以及生产经营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重要措施。农场党委认
真总结多年来在领导体制方面的经验教训,清理了“左”的影响,于一九七九年恢复
了场长分工负责制,强调党、政明确分工,规定日常行政业务和生产指挥由场长全权
负责,党委领导不过多干预行政事务,着重抓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因而改变了那
种“党政不分”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场长的职能作用,向改善党的领导和改
善经营管理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
一九八二年,按照中央整顿企业的部署,省农场总局确定友谊农场为企业整顿试
点单位,农牧渔业部、省农场总局、红兴隆农场管理局组成调查组,于同年三月进驻
农场,帮助开展企业整顿工作。企业整顿工作共进行了半年时间,于同年九月告一段
落。一九八四年三月二十七日经农牧渔业部、省农场总局、红兴隆农场管理局三级调
查组验收合格(详见附表44—47)。
一九八三年在全面整顿企业的基础上,农场进一步抓了整企的巩固工作,以改革
的精神,突出地解决了各级领导班子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问题,农场
党委领导班子整顿前平均年龄五十一岁,整顿后降到五十岁。行政班子由五十一岁降
到四十六点四岁。分场级干部由四十七岁降到四十四岁,生产队干部由四十一岁降到
三十九岁,各级领导班子文化程度也有所提高。
附表44: 农场领导班子整顿情况
附表45: 劳动组织整顿情况
附表46: 企业主要产品、产量、产值
附表47: 企业整顿经济效益情况 (一)
企业整顿经济效益情况 (二)
在改革领导体制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改革了农场机构设置,在一九八二年成立的
工交、建筑、商业、种子、劳动服务、生活服务等六个公司和科技中心、教育中心的
基础上,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又把畜牧科改为畜牧公司,并成立了农工商联合公司经理
部。
一九八四年,随着改革形势的深入发展,农场领导体制的改革又有了新的发展,
改行场长负责制。是年夏,经中共黑龙江省委批准,确定友谊农场为全省农垦企业领
导体制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九月,农场参照国务院制定的《国营工业
企业法》(草稿)的规定改革现行企业领导体制。农场场长受国家委托,对全场生产、
经营、行政管理全权负责,农场场长以下的各级主要行政领导干部,一律通过经济承
包责任制或岗位责任制的形式实行个人负责制,分别对各自的上级负责。场长及各级
主要行政领导干部,采取委任、选举、招聘三种办法产生,形成管事、用人、理财三
位一体。与此同时,农场、分场两级领导机构也进行了改革,包括“松绑放权”,
把人、财、物、产、供、销各方面应该下放的权限放到基层,给基层以更大的自主权,
改革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实行党政分开,合理划分各类管理人员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