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建设北方旱粮产区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

第七节 建设北方旱粮产区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


北方旱粮产区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是国家科委在一九七八年确定
的科研课题。是国家一百零八项重点科技项目中的农业课题的第十六项。目的是通
过综合科学实验探讨黑龙江省国营农场农业现代化的途径。
附表49: 百万亩旱涝保收田规划


原农垦部将北方旱粮产区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列为部里第一号课题。
农场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和综合考察,于一九八○年正式在五分场开题,到一九八四年
已经过了四个实验周期。五分场现有耕地十二万九千三百五十一亩,职工二千九百
八十六人,有农牧生产队十一个,其它队级单位八个,有拖拉机七十九自然台,联
合收割机三十八台,载重汽车九辆,各种农机具六百多台(件)。农业基本实现了机
械化。
一九八○年三月,农垦部在北京召开的座谈会上,进一步明确实验基地的方向和
任务,就是要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劳动生产率、商品率,降低成本,增加积累。农业上的多余劳力逐步过渡到工副业
生产和其它服务行业上去,逐步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向农工商综合经营
发展,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整个经济面貌发生根本变化,从探索现代化农业发
展的途径。
在五分场基地进行实验的四年中,一九八○年风调雨顺,一九八一年是三十年
来少有的涝灾,一至八月份降水五百四十六点七毫米,有效积温比前二十五年平均
值低四百九十二点六度,日照时数少一百五十八点六小时。麦收时降雨一百八十五
毫米,降雨日达十五天之多,造成麦收极大困难。一九八二年发生比一九七八年灾
情更重的旱灾,从四月到七月降雨四十点七毫米,六月下旬到七月上旬连续出现高
温,七月八日最高气温达三十八点一度,是历史上罕见的干旱年。一九八三年是春
夏涝,伏秋旱,水涝、冰雹、低温寡照、病虫、草荒较重的一年。从自然条件来看,
四年有三年对农业生产不利。但是,由于在生产中应用和推广了先进技术,粮豆总
产、单产、经济效益、农林牧副渔产值等方面仍然取得明显效益,比过去有较大幅
度的增长,和周围分场同期相比有很大提高。
五分场在一九七六年至一九七九年,粮豆总产为一亿一千三百一十九万二千斤,
实验中的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三年粮豆总产为一亿四千九百六十四万五千八百斤,
平均每年增加九百一十一万三千斤,增长率为百分之三十二点二,粮豆总产年递增
率为百分之十三点五。到—九八二年粮豆平均单产已达三百三十三点二斤,增长百
分之十六点三,年递增率为百分之十一点五。到一九八三年已达四百四十四点—斤。
其粮豆单产水平同周围几个分场相比,比四分场高百分之七十八点五,比六分场高
百分之五十二点四,比七分场高百分之二十五点八,和全场的四年平均比高百分之
五十五点七。
五分场实验四年间累计经营利润为六百零八万元,比实验前四年的一百一十八
万元,提高百分之四百一十五点二。其累计经营利润水平与周围几个分场比,比四
分场累计经营利润高百分之一百二十八点三,比六分场高百分之八百八十六点六,
比七分场高百分之六百三十一点六,占全场经营利润的百分之六十五点八。
职工平均收入有所增加。四年间,每个职工年平均收入为八百二十八元,比全
场职工年平均收入多一百零八元。五分场人均收入四年平均为二百八十元,一九八
三年达三百三十元。在实验周期中,工业总产值大幅度增长,经济结构有所改变。
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三年工业总产值由年平均六百三十九万四千元,增加到一千一
百八十四万五千元,平均每年递增五百十五万一千元,平均增长百分之八十五点二。
工副业产值提高了百分之一百二十九点九。五分场基地的商业,于一九八一年纳入
五分场统一经营,初步形成了农工商综合经营。年销售总额达:十多万元,经营利
润约二万元。
五分场基地从一九八○年到一九八三年相继投资总额为八百六十五万七千元,
四年通过上交利润、税金、折旧、共返还投资五百五十八万四千元,占投资总额的
百分之六十九点一。
五分场北方旱粮产区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在探讨黑龙江省国营农场农
业现代化的途径中,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了农林牧副渔的
全面发展以及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等问题,共承担了十个科技实验项目,二十五个
课题。到一九八四年已完成八项,边推广边进行的八项,正在进行的九项、经部鉴
定的二项,省农场总局鉴定的三项,其中有两项获部成果奖。
五分场自己总结实验经验体会有七条,即走传统农业与现代化农业相结合的路
子建立旱涝保收田,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是促进应用
和推广先进技术的好方法;组织联合高产攻关,是搞好综合科学实验的主要形式;
发展工副业生产和多种经营是安排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的劳力的好途径;建立健
全经济责任制,是建设农业现代化的保证;重视智力开发,提高职工的素质,是提
高现代化管理和技能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