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保养、维修及技术培训 一九五五年至一九六五年,农场机务管理实行的是苏联的拖拉机保养、维修制度。这
种制度在当时对于维修拖拉机和农机具,使之经常保持完好的技术状态,延长机器使用寿命起
到了良好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机使用维修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制度越来越不
适应了,一九六二年在黑龙江省呼兰农机修理研究所和东北农学院的帮助下,进行了大量的科
学研究工作,为科学地制订新的维修、保养技术标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一九六六年,农场
总结了关于“东方红”拖拉机的三级保养,定期修理制度的试行方案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推广。
新的维修和保养制度仍属于计划预防修理制度范畴。它的技术保养除每班保养外,定期技术保
养分三级,即:一号、二号、高级保养。改革后的保养维修制度减少了保养层次,使保养项目
及周期规定更为合理,保证了修理质量,降低了修理成本,经济效益也较为明显。中型拖拉机
的修理费从每台一万八千七百一十四元下降到九千五百一十七元四角六分,比以前降低了百分
之四十九,每标准亩修理费从零点三五元,降到零点二三元,降低百分之三十五。一九七三年,
农场又将“东方红”的三级保养,定期修理制度推广于其它机型。
附表66: 一九五五年至一九六五年拖拉机、康拜因的保养修理制度演变
表1
表2 “东方红”——75/54保养修理制度
表3 各种拖拉机保养修理制度
友谊农场从建场时期就非常重视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采取短期训练、有计划地轮训、建
立专门技术学校长期培训以及开展平时的师傅带徒弟等方式进行培训。因此,所有的机务工人
都经过一至二次以上的短期训练。
附表67: 友谊农场历年机务技术人员培训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