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灌溉工程
第三节 灌溉工程
一、自流灌溉工程
建场初期,兴建了永久、友谊两大灌区,引七星河水发展水稻生产。永久灌区设计面积
四万一千亩,有效灌溉面积一万五千亩,有灌渠六十七条,长一百点七公里,建筑物八十七
座。友谊灌区设计面积二万五千亩,有灌渠一百三十三条,长一百五十五公里,建筑物八十
五座。
一九七○年至一九八○年,连续发生旱灾,治水由排涝转入抗旱,续建和新建了兴隆山、
幸福、青峰、古城、仁合等十座小型水库,总库容二千二百,四十四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
积十万八千亩。但由于灌区工程不配套,土地没有平整,灌水困难,水库灌溉效益.没有充
分发挥。
二、井灌和喷灌工程
为了抗旱,在充分利用地面水资源发展自流灌溉的同时,又积极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发
展井灌和喷灌。一九七○年开展了千眼井运动。一九七五年以后,大力发展群井汇流、小白
龙浇地,先后打电机井八百眼,装机达一万六千五百八十马力,设计灌溉面积三十三万亩,
有效灌溉面积十七万三千四百亩,实灌面积最高达六万九千八百亩。
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发展井灌没有从农场地多人少,土地不平等客观条件出发,
搞了“一刀切”,大部分机井没有发挥作用,造成了巨大浪费。
一九七八年,五分场二队引进美国大型喷灌机,经过使用,效果良好。园形喷灌机半径
四百米,按作物需水量调整行走速度,二至四天转一圈,可浇地七百五十亩。喷洒均匀,增
产幅度大,经济效益好。到一九八三年,农场已打喷灌井二百三十眼,拥有大型喷灌机七十
三台,其中园型六十二台,滚移式十台,平移式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