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农业科研

第二节 农业科研


一九五五年三月,在农业副总技师方悴农同志的建议下,组建了总场农业科研实验站,
选配了五名科技人员担任农科工作。这五名科技人员中有刚从苏联归国的李特特(李富春、
蔡畅之女)同志。农业实验站的主要任务是引进良种,在农场进行适应性鉴定试验,以便推广。
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九年,总场农业科研实验站的事业逐步发展,科研项目日益增多,为农
场选育了大量的良种,研究了耕作栽培技术措施,对促进农场农业生产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五十年代,实验站通过科学实验,使小麦品种明尼2075号、12302号、秃不齐;大豆黑龙江
41号,成为农场大面积种植的主栽品种。一九五八年,又经过反复实验,使小麦克强、克壮,
大豆荆山璞、满仓金,玉米白头霜,成为农场生产的主栽品种,逐步取代了外国引进的品种。
六十年代,农业实验站的科技人员进行了小麦、大豆栽培密度和适宜播期等多方面的科学实验,
经过多次验证,提出了小麦合理垧株数七百万至七百五十万株,大豆三十五万至四十万株为
适宜密度的科学论断,为农场农业合理密植奠定了科学基础。一九六三年,农科人员,又推广
了小麦免849,大豆哈钴1118,玉米长春2号等新品种,在耕作上推广耙豆茬种小麦、化肥施用
的氮磷比例、化学除草剂等新技术,这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对农场的粮食增产,节约成
本都起到良好的作用。一九六九年,农业实验站又引进玉米杂交种,采取南繁北育的办法,不
到三年时间就实现了玉米种自繁、自制、自用,使农场的玉米产量由平均亩产三百多斤上升到
五百斤。
一九七○年,兵团时期,农业实验站改编为科研连。在极“左”路线的影响下,科技人员
大部分下放劳动,农业科研工作基本取消,科研事业遭到严重损失。粉碎“四人帮”后,农场
的科研事业才得以恢复。一九七八年国家从美国引进一套具有七十年代先进水平的农机具在五
分场二队进行生产试验,一九八○年国家科委又确定五分场为我国北方旱粮产区农业现代化综
合科学试验基地。一九七八年,农业试验站和农机研究室合并组成了综合科研所,设有农机、
耕作、良种、植保、畜牧、多种经营六个研究室,有中级技术职称的各种专业科研人员二十六
名。农场的科研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