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邮政建设

第二节 邮政建设


(一)邮电运输。一九五九年以前,农场邮电局没有信件传递员,私人往来信件由各分
场通信员代办。进、出口邮(信)件要到集贤县福利屯邮件转运站交换,运输形式是利用农场通
往福利屯的客运班车派人押运。当时冬季客运班车经常因故障不能出车,送取信件只能靠敞车,
到一九六九年,购进一台邮车,开办了友谊至福利屯的自办邮路。随着城市知识青年的大批
返城,邮电业务量有所下降,为了节省开支,从一九七二年五月起,改为由宝清邮车代运,友
谊邮车到兴隆支局与宝清邮车交换。一九八○年五月福前线铁路正式加挂邮车,友谊的邮件改
为与火车交换。
一九五九年以后,农场邮电局开始设置信筒、信箱,选派邮递员开辟了自行车邮路,负
责农场内部的信件取送。一九七二年,邮电局增设了摩托车,加快了信件的传递。
全场邮路(邮运路线)单程总长度为一百八十一公里,其中火车邮路两条(四十七公里,即
友谊至兴隆二十公里,友谊至友林二十七公里),汽车邮路三条共八十八公里;自行车邮路五
条共四十六公里;生产队投递路线十七条,单程总长度四百七十四公里。
附:农场投递路线图(见256页)
附表116: 乡邮路段表


友谊农场投递线路图


附表117: 邮电支局(所)名称表


(二)“三送、四办”业务。从七十年代起,实行“三送、四办”,即“送包、送特挂、送汇款,
办包、办特挂、办汇款、办挂号”。它是邮电部门广泛为人民服务的一种形式。邮递员在投递
报刊、邮件的同时,将用户必须到邮局办理邮寄或领取的邮件带回邮局为用户寄出或带到生产
队直接交给用户,这项业务的开展减轻了人们的负担。
附表118: 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七八年“三送、四办”统计表


附表119: 邮电通信服务水平(1984与1967年对比)


说明:1、县团级以上单位:红管局、红管局医院、红管局机械厂、驻军农场、红管局物资
站、双鸭山电厂、新安煤矿、红管局科研所、红管局农技校。
2、报纸从出版日期起计算
邮电通信服务水平(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