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整党整风
第三节 整党整风
一九五七年党内整风
一九五七年十二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
示》精神和上级党委的指示,农场布署了整风运动。党委号召全体党员、干部以大鸣、大
放、大字报的形式,揭露党内官僚主义作风。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各基层单位给党委和
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数千条意见。由于总场机关基建组会计曹铭昌发表了攻击社会主义的
言论,因此,一九五八年一月,农场党委将党内整风转为反右斗争。
一九五九年党内整风 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 年党内整风旨在批判党内右倾思想。整风
期间,召开了三级干部(党员干部)会议,各级党员干部在会上人人过关,各个检查。对
生产“大跃进”有抵触情绪的党员干部受到了批判斗争。农场党委书记处书记刘宝庆在整
风总结会上说:“社会主义革命就是要不断地反右倾,今天先进的,明天就可能变为落后
的,只有不断反右倾,才能在斗争中前进……”。这次以反右倾为中心的整风运动,总共
批判了中层、基层领导干部十余名,受组织处分的七名。
整风整社 一九六○ 年十月十五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
紧急指示信》,要求“立即纠正十分错误的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风和生产
瞎指挥风”。农场党委于一九六一年一月二十二日召开了三级干部会议,贯彻中央精神,
开展整风、整社运动。党委认真听取了与会干部对党委和领导干部的批评,虚心检查了
“大跃进”以来的浮夸风、共产风和瞎指挥风的错误,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
此后,各分场党委也分别召开了基层干部会议,听取广大党员、职工的批评,纠正错误,
总结教训。
通过这次整风、整社,全场广大干部、职工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并树立了克服困难,
奋发勇进的信心,为振兴农场经济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文革”中整党 一九七○ 年,十八团党委根据兵团、三师党委的布署,在全团开展了
整党。这次整党是在“文化大革命”高潮中进行的。整党的方针,以毛泽东主席一九六七
年发表的“五十字方针”①和毛泽东同志讲的一段话,即:“每一个支部,都要重新在群
众里头进行整顿,要经过群众,不仅是几个党员,要有党外群众参加会议,参加评论”为
指针。团党委事先集中了大批的非党工人、知识青年进行训练,尔后组成若干宣传队,进
驻各支部协助整党。团整党领导小组,由政委、副政委、政治处主任领导,下设整党办公
室,掌握全团整党情况。在整党中,所有党员都要严格按着毛泽东同志的“五十字方针”
对照检查,群众公开评论,认定是否合乎标准,经支部大会讨论,上级党组织批准,或恢
复组织生活或不予恢复组织生活。由于当时有许多老党员对“文化大革命”怀有抵触情绪,
所以,这些老党员大都被“挂”起来。在这次整党中,还根据所谓“补充党的新鲜血液”
的精神,吸收了一部分造反派或所谓“三忠于四无限”①的人入了党。
注①:" 三忠于四无限" 即:" 忠于党、忠于毛主席、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无限
热爱、无限忠诚、无限信息、无限崇拜。"
一九八二年整党 一九八二年,根据中共黑龙江省委的指示,省农场总局党委确定友谊
农场为农垦系统第一批整党试点单位。
这次整党是在企业整顿中进行的。整企的方针是以整党为核心,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
整党共分四个阶段,即调查摸底、系统教育、对照检查、整党登记。全场共有九个党委、
两个总支、七百零三名党员(占全场党员总数的百分之十三)参加整党。
在整党试点过程中,党的十二大召开了。省委及时发来电报指示,要求按十二大的精
神和新党章的规定自上而下的进行补课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把党内思想、
作风和组织状况搞清,对三种人和党风问题要落实到人头上,使每个党员都能自觉地按党
员标准划清合格与不合格的界限,提高共产主义觉悟,为党员登记打下基础。
农场党委遵照省委的指示,在农牧渔业部、省农场总局、红兴隆国营农场管理局三级
蹲点调查组的指导下,从同年十一月十二日起,深入讨论省委的指示和学习新党章,提高
认识,树立高标准、严要求的思想。从同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用十五个小时,结合新党章,
联系个人实际,解决共产主义信仰、党员标准、党风和精神状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十
一月二十二日至十二月六日,用十三个小时,通过学习、对照新党章,写出个人思想总结,
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各党支部召开党外群众座谈会,听取群众对党员的反映。从十
二月七日起,农场的整党工作进入了党员登记阶段。
通过整党,整顿了各级领导班子,党组织的战斗力进一步加强,党员素质有了提高,
党风有了较为明显的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