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刘清涛

刘清涛


刘清涛同志,辽宁省辽阳县人,生于一九三0 年。一九五○ 年入团,同年七
月二十六日入党。一九五八年转业来到友谊农场,曾担任过了九分场三队、五队党支部书
记,九分场副场长。他多年战斗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勤恳工作,克己奉公,艰苦奋斗,以
党的事业为己任,以显著的成绩著称于农场事业中,成为友谊农场农业战线上的著名劳动
模范。早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他曾荣获二次三等功。一九七六年至一九八○ 年分别被评
为分场、总场、总局的劳动模范。一九八○ 年七月,被总局授予优秀党员的光荣称号。
艰苦奋斗和群众心贴心,深入实际,实事求是指挥生产,是刘清涛多年来的工作指导
方针。一九七○ 年,总场党委调他任九分场副场长,他舍不得离开职工和生产队,一再向
党请求,留在了生产队。一九七九年四月,总场党委考虑到他年纪大了,工作又有经验再
次调他任九分场副场长,到任几天后,他又诚恳地向总场党委提出自己的请求:“因为我
队一九七八年亏损十二万元,我要和五队的职工千方百计地打好翻身仗。我在五队还能干
五、六年,这是我诚恳的请求。”经总场党委批准,他重新回到五队工作。在他和五队干
部职工的艰苦努力下,一九七九年果然打了翻身仗,粮豆总产二千零八吨,利润十五万元,
一九八○ 年又获丰收,利润增长到四十万元。刘清涛在五队的十多年中,带领职工向荒原
要粮,使五队耕地面积由原来一千垧扩大到二千五百垧。
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使刘清涛懂得,当干部的绝不能脱离群众,要和群众心贴心,
特别是自己的行动,直接影响到职工的牛产积极性。多年来,他和职工一起出工劳动,没
事从不闲坐在办公室。一九七八年打芦苇,他和职工早出晚归,在他的带领下,七天打芦
苇八十多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刘清涛有二百多天起早贪黑地和职工一道生产。一九八
0 年秋收时,他和职工一样分任务,由于领导工作忙,他就用早晚时间割大豆。一九七九
年秋,为了多开荒地,他和工人一道顶班生产,三天三夜没合眼。修水利他也和职工一样
分任务,按时完成。他这种深入实际不脱离生产的作风,深深博得职工:们的赞扬,五队
职工说:“刘书记舍不得离开我们。我们也舍不得刘书记。”
廉洁奉公,克己为人是刘清涛的好品质。生产队住房紧张,他从不争先要求照顾。队
里盖起了一批新砖瓦房,职工们实在看不下当书记的再住漏雨的破草房,争着让他先搬进
去,可他却把新房让给了群众,自己五口人一直住在仅有一间半的土房里。为了给生产队
节约,他宁可自己吃苦,也不让大家吃亏。从一九七八年八月到一九七九年四月,他到分
场、总场开会出差的费用共达三十多元,他一分也没有找队里报销。经常劳动,一切生产
工具都是他自费备置,就连上自行车链条的黄油钱,他都付清。一次,爱人在木匠房做了
一把掏灰耙,他硬是让爱人交了款。他说:“做为共产党员,应该想到国家、集体,把党
的事业放在心上,不能考虑个人得失。”一九七二年至一九八○ 年,在生产队劳动中,他
应得的上千元奖金一分没要,上级奖给他价值八十多元的毯子以及暖水瓶、文件夹等用品
共三百多元,他都献给了生产队使用。刘清涛这种公而忘私的高尚品德在九分场被传为美
谈,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