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烈士英名录 在友谊农场建场三十年中,涌现出了为抢救国家财产;而英勇献身的砖厂五
烈士和为抢救落水儿童而牺牲的王维海烈士。他们为建设农场事业,以大无畏的共产主义
献身精神,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诗篇。还有那些在民主革命、抗美援朝战争中和建国以来
为国英勇献身的先烈们,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他们的精神永远照耀着友谊大地。
砖厂五烈士李孟强烈士,一九四七年生于山东省牟平县一个贫农家庭里。一九六八年
十月从哈市下乡来到友渲农场三分场二十八连(现三分场八队)插队。来场后,李孟强刻
苦改造自己的思想,脏活、累活抢着干,一次,春节刚过,冰雪开始消融,正是母猪产仔
期,饲养工作繁忙,猪舍需要几个同志打替班,李孟强主动向排长要求到猪舍去工作,排
长答应了他的要求。到猪舍工作后,每次起圈,他都争着干,把猪圈清理得干干净净。由
于李孟强努力工作,不久,组织上就让他担任机务排副排长职务。春末夏初,李孟强由二
十八连调到总场砖厂工作。一九六九年七月十六日凌晨一点半钟,砖厂食堂失火,急促的
钟声和呼喊声,把李孟强从梦中惊醒,他迅速起床,奔向火场,和同志们从火海里抢救出
一件件物品,当他再次冲进屋里抢救物品时,房架烧塌,李孟强光荣牺牲,时年二十二岁。
上海知识青年匡为民,是上海曙光灯具厂一位老工人的儿子。父亲十四岁就给资本家当学
徒工,受尽剥削。小匡自幼受到父亲的教育,热爱社会主义。下乡时,匡为民经医生检查
不符合条件,组织上没有批准他,他三番五次地找区里领导,激动地说:“焦裕禄同志得
了严重的肝癌,还带病坚持工作,我这点小病算什么,让我下乡吧!”经他再三要求,组
织上终于批准他厂乡。为了纪念下乡他将自己“伟敏”的名字改成了“为民”。他说,他
要在黑龙江为人民服务一辈子!
一九六九年七月十六日凌晨,匡为民为抢救国家财产,在扑灭砖厂食堂大火时英勇牺
牲,时年仅十九岁。
匡为民牺牲的消息传到了烈士生前的上海市母校,传到了烈士生前劳动过的上海曙光
灯具厂,人们为之所感动,许多学生纷纷表示,向烈士学习,奔赴边疆,建设边疆。
张俊庭烈士,于一九六八年十一月从哈尔滨太平民办中学下乡来到友谊农场八营七十
七连,然后调到总场砖厂。来到砖厂,张俊庭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他的
衣服破了自己补,别人的衣服破了他帮助缝。
一九六九年七月十六日凌晨,砖厂食堂失火,张俊庭为抢救国家财产壮烈牺牲,时年
仅十八岁。上海知识青年龚国幼烈士,是五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位,牺牲时三十七岁。
一九六九年五月,龚国幼从上海下乡来到友谊砖厂,仅仅工作了六十一天。在这六十
一天中,他在食堂里工作,脏活、累活抢着干。掏炉灰最累,他总是第一个争着干。在上
海没挑过水,他看老工人调起水来行走如飞,就下决心学会。由于他个子小,挑水时不是
前桶着地,就是后桶碰脚后跟,他不怕难,抽时间练,终十学会了挑水。龚国幼在砖厂虽
然只工作了六十一天,但他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铁民烈士,一九四六年牛于湖南省祁阳县一个劳动人民家里。旧社会,父亲给地主
种地,累弯了腰,哥哥被抓了壮丁,全家人过着牛马生活。铁民从小受到阶级教育,热爱
共产党,热爱新社会。对工作兢兢业业,敢挑重担,对同志满腔热忱。他在自己的日记中
写道:“我要象英雄人物那样,为人民掏尽红心,当一辈子人民的老黄牛,做一个真正的
共产主义战士。”
一九六六年夏天,李铁民在砖厂当统计员,一天,有个同志住院动手术要输血,李跌
民当时正有病,但为了抢救同志的生命,他立即到医院输了150cc 血。回来后,他有些头
晕,排长让他休息,他说啥也不旨。李铁民平时特别节省,用省下的钱,买来补鞋用的皮
子和修表工具,利用休息时间给同志们补鞋、修表。就这样,仅一年时间,他为别人修好
了七十多块表,补好了数不尽的鞋。就在他牺牲的头一天晚上,还在灯下为同志们修表。
一九六九年七月十六日凌晨,李铁民被呼喊声惊醒,跑向火场。在救火中,为了战友
李艺泽的生命,李铁民不顾个人安危,在房架即将塌落时,他用力把李艺泽推出门外,自
己却被塌落的房架压在屋内英勇牺牲,时年二十四岁。
五烈士牺牲后,十八团(农场)党委为烈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并由上级党委批
准追认为烈士。根据烈士的生前愿望,李孟强、李铁民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龚国幼
被追认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并向全场发出号召,学习五烈士的先进事迹;
王维海
王维海烈士,生前是四分场六队养猪班副班长。一九七三年六月十六日加入党组织,
同年十一月七日,为抢救落水儿童英勇牺牲,时年四十岁。
一九三三年十二月,王维海生于河北省龙县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三岁丧父,六岁起跟
着叔叔逃荒要饭,从河北逃到辽宁省凌原县。十二岁给地主放猪,受尽了折磨。直到解放,
他才翻身做了新社会的主人。一九四六年,在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中,斗地主、分田
地,他冲在前面。一九五七年,二十四岁的王维海就当上了生产队长。为保卫贫下中农土
改后的胜利果实,他带领群众,与破坏合作化运动的地、富分子进行了坚决斗争,坚持了
社会主义方向。
一九六○ 年,王维海来到友谊农场,加入了建设北大荒的战斗行列。当时正处于三年
自然灾害时期,在长期的艰苦生产、生活中,王维海先后患了风湿性心脏病、肺结核和胃
病。组织上为了照顾他的身体,把他从生产第一线调到后勤工作。在瓦工班,别人一天扒
修两铺火炕,他中午不休息,一天扒三铺炕。
一九七二年,王维海调到养猪班工作,他看到原来的猪舍太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便向排长提出改变现有条件,建设新猪舍的建议。领导批准以后,王维海不顾身体多病,
四月份领着几位同志刨冻土,架起锅烧开水和泥。脱坯时,别人脱二百块,他一天就脱四
百块。由于疲劳过度,他的心脏病加重了,正干着活时突然昏倒在地。经过医生诊断,他
的心脏病已经到了三级杂音程度,必须立即脱离劳动,长期休启。可他把诊断书往兜里一
塞,又奔向了劳动工地。王维海助人为乐,舍己为人,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还重。外出修
水利,他每天晚上起来给大家烧炉子,职工老戴的爱人手术急需输血,他马上跑去为病人
输血,回来后又悄悄地上班。
一九六八年夏天,职工李开德爱人难产,他顾不得吃午饭,顶着烈日,往返十多里到
分场请医生,由于及时抢救,两条生命转危为安。一九七二年十月,秋深天凉,王维海看
见邻居老袁的三个孩子还没穿上棉衣,心里很急,便让爱人停下给自己做的棉衣活,给这
三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做好了棉衣送去,为了快些做完,他和爱人一起絮棉花,钉钮扣。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七日;东北风呼啸,王维海上班很早,他掏完一锅猪食,到队部办
事;途中路过一个大水泡子时,他突然发现李开德的大儿子,未满七岁的李华在薄冰上玩
耍,正往水泡中间跑,他一看十分危险,呼喊着向孩子奔去。话音刚落,孩子踏破薄冰落
入水中。王维海不顾一切地冲进水泡里,水泡子两米多深,加之王维海不会水,冰冷刺骨
的水浸透了他的棉衣,他的风湿症犯了,但他不顾这些,艰难地向孩子爬去,终于把孩子
推出水面,而他自己却因病失去知觉,沉入水中再也没有上来。
王维海牺牲后,总场党委做出决定,号召全场广大干部、职工学习王维海舍己救人的
高尚品质。一九八○ 年一月二十日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王维海为烈士。王维海
的先进事迹传遍了全场,六队的职工流着热泪,忆起一桩桩往事,李华的母亲泣不成声地
兑:“六八年夏天生大女儿,是你及时请医生救了俺母子俩的命,今天又为抢救俺的儿子
舍出了生命。”王维海生前克已奉公,助人为乐的精神,深受职工的赞扬。一九六九、一
九七○和一九七二年被评为分场先进生产者。
附表149:
民主革命、抗美援朝和建国以来本场职工和家属为国献身的烈士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