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丰收时节

丰收时节




丰收时节
王俊风
那是咱们农场建场后的第四年一一九五九年五月,俺们这批山东青年从北京十大建筑
工地来到了友谊农场。那时我们的岁数都不大,小的才十六、七岁,最大的也不过二十来
岁,是一群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农村孩子。从山东老家来到了繁华的大城市,又从大城市
来到北大荒,变化太突然,再加上条件艰苦,生活呀,工作呀,都不习惯,有时为想家还
哭过鼻子呢。
来到农场后,我们分到三分场一队,不久就参加了队里的麦收。由于天气不好,麦收
结束不久,就是秋收,一连干了三个多月。那时候的劳动可艰苦啦,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
象,现在回忆起来好象是发生在昨天的事儿。
这年队里的小麦长得特别喜人,麦穗都快接近我们的肩膀头了。一个地块几十垧,有
的百八十垧,一眼望不到边儿,在关里家从来没见过,我心里犯开琢磨了,要用人工得哪
年月才能割完啊,后来听机务工人说,人工光把道打出来就行,剩下的由康拜因收割。那
时还不知道啥叫康拜因,但俺们听了心里还是高兴。谁知麦收的头一天老天爷就闹起别扭
来了,一连下了几场大雨,康拜因到了地里就吭哧吭哧地动弹不得了,老工人气得管它叫,
“康八爷”。
节气不饶人。眼看麦子已经熟透了,不能再拖了,队领导就动员俺们上阵抢收,并给
每人发了一把镰刀。在关里家都是用手连根拔,我心想,收麦子发这玩艺干啥?再说俺也
不会用啊!结果开镰第一天我就把手割了个人口子,卫生员给缠了纱布,干起活来就更不
得劲了。看到这情形,队长石峰就派老工人手把手地教俺们使镰刀。
为了加快抢收进度,党支部组织我们展开了劳动竞赛;我们女班体力差,赛不过男班,
可谁也不甘心落后,俺班十三个人,我是班长,就和大家商量,“咋办?”姐妹们说:
“咋办,笨鸟先飞”他们男班每天三点钟下地,俺们就两点钟下地。晚上戴着月亮回来,
一天干十四个小时。在劳动中有的同志脚趾划破了,血和泥水流在一起,过了几天化了脓,
脚一落地针扎火燎的疼,队长、书记见俺们一个个怪可怜的就说:“病号不许下地。”那
个时候谁得了小病也不在乎,领导一走,小病号们义偷偷地拿起了小镰刀。后来有的人得
了痢疾,但谁也不肯休息。下到地里,俺们就咬着牙干,终于把男同志拉下了。我和王桂
珍最多的时候一天割小麦一亩六九,全班平均一亩一,是全队效率最高的一个班。党支部
给俺们戴了大红花,大家干得更欢了。
雨,下得越来越大,困难也就一个接着一个地向我们扑来。开始还避避雨,后来就顶
雨干了,要不小麦就得烂到地里。割完高岗地块就转到低洼地块,积水都没腿肚子。那时
候农场物资也特别缺,别说是水靴,就连胶鞋也不好买,大部分同志的脚泡肿了。有的破
了,直流黄水。有几个姑娘晚上发烧,直说胡话,有的手疼忍不住就呜呜地哭。那时候我
大小是个头头,难受也不敢哭,我要是哭了,所有的姑娘都得哭,因此我就硬挺着,从不
在她们面前掉眼泪。姑娘们见不得眼泪,有一次我们排长和她嫂子闹别扭哭了,结果全宿
舍的姑娘们大哭了一场。石队长听到后,过来说:“你们明天别下地了,休息一天再说吧,
我听你们哭心里不好受哇。”他这么一说,大家立即不哭了。我们都是农村长大的孩子,
对粮食有特殊的感情,这时候不让谁下地谁也不肯。
领导看俺们的脚都坏了,走起路来很吃力,就用马车把俺们送到地里。下午收工时不
管队长怎样劝说,天不黑谁也不走。由于地块不集中,有时就得走着回去。往回走的时候,
我们的脚疼得象针扎似的,路上又是泥又是水,平时回到宿舍只用一个小时,现在得用两
个多小时,回到宿舍后,我们连饭都不想吃。这时书记、队长给我们打来洗脸水,从食堂
把饭菜端来,看着我们吃完,然后才回家。
那时候的干群关系非常好,领导对工人特别关心,宋桂玲的铺盖少,身体又不好,朱
玉书记把自己家的褥子拿来给她铺上。张秀芹病了,农场没有急需的药,朱玉书记跑到福
利屯把药买回来。我的脚不抗冻,朱书记又叫他爱人给我做鸡毛鞋垫……。虽然他是个男
同志但大家背地里都亲切地称他是“妈妈书记”。
麦收过去了,紧接着就进入了秋收。
割大豆时,不象割小麦那样集中,每天我们都是顶着星星下地,割出五、六百米远,
天才渐亮。一天三顿饭在地里吃,有时送饭的同志找不到我们,二点钟才吃上中午饭,谁
也不说什么,还是照样干。那时的北大荒蚊子特别多,到了秋季,小咬更厉害,尤其是早
晨太阳没出时,脸上的蚊子一巴掌就能拍死十几个,我们的脸连咬带打,肿得挺老大,变
成了花胆大胖子,互相看着都忍不住笑得前仰后合。
到了十月份,地里的积水结了冰碴,一下地腿就划了一个个的小口口,钻心的疼。有
的男同志为了取暖,下水前喝了白酒,姑娘们不会喝酒,最好的办法就是拼命地干活,直
到身上出了汗才好些。
积堆这活比割还艰苦。小麦积堆时,麦搁从泥水里捞出来,每人扛五捆就压得咧咧歪
歪,泥水、汗水从头上淌到脚下,个个都象泥猴。那时候谁也没有多余的衣服,第二天不
管干不干也得穿。这年秋雨也大,豆子大部分在水里泡着。要用麻袋连结两根棍子做成抬
子,往几百米远的岗包地上运,前边的还能看着道,后边的就得趟着走,蚊子在脸上叮,
小咬往头发里钻,手还倒不出来打。有一次,队长石峰走来对我说:“你的战士哭了,快
去看看。”我赶紧跑到小王跟前,只见她双手握着抬杆,脸上糊了十几只蚊子,脚下的水
没了膝盖,抬子无法放下,手倒不出来打蚊子,是让蚊子咬哭的。我走过去安慰她几句,
知道她忘了戴防蚊帽,就把自己的蚊帽摘下来给她戴上,她这才止住眼泪。
那时的条件就是这样艰苦,青年们大道理知道得不多,但是最大的特点是每个人都有
上进心,怕自己落后,听党的话,听领导的话,这就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力量。
(作者系总场印刷厂副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