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气候 宝泉岭农场海拔高度93.8米,属寒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受西伯利亚寒流影响,盛行西风
和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冬季漫长。夏季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气候比较温暖而湿润。场内
年际间气温变化较大,降水分配不均,加之春风大,常造成春旱秋涝。
一、气 温
从1956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年平均气温2.0℃左右。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在零下20
——22℃,年极端最低气温在零下41.2℃/1958年。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1——22℃间。年
极端最高气温38.6℃/1982年,≥10℃活动积温,多年平均为2450℃,最高年2800℃/1970年,
最低年2100℃/1969年。积温常因年际间的波动,而导致产量不稳。
二、降 水
年平均降水量为578毫米,最多年896.4毫米/1960年,最少年342.3毫米/1977年,降水年
际间变率较大,丰水年与枯水年的变化极为悬殊。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年降水量分布极不均
匀。6——8月是金年降水的集中期,占全年降水量的64%。7——8月是降水的峰值月,多年平
均为300毫米,最大可达500毫米。4——5月降水一般只占全年的14%,秋雨多于春雨,占全年
降水量的20%左右。冬季气候干燥,只有年降水量的2%。宝泉岭日最大降水量为109.6毫米(1
971年)。
三、光 照
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50小时,占可照时数的54%。最长日照时数为2750小时,最短为23
00小时。作物生长季节(5——9月)日照时数为1300小时左右,光能资源对作物的生育有利。
四、气候灾害
(一)低温灾害发生的机率较大,一般4——5年出现一次,占总年数的20——25%。
(二)旱涝灾害:分析宝泉岭30年气象资料,春早年占53.3%,春涝年占29.1%,春涝对农
业生产的影响远远大于春旱。历史上严重的春涝年,麦播期长达40天以上(4月1日——5月10日
)。夏季的旱涝重旱和偏早年占40%,涝和重涝年占33%,正常年占27%。连续旱或涝一般不
超过3——4年,连续旱涝交替出现可多达7——8 年。1961年发生洪水,农田被淹,场部被淹。
1982年大旱,秋涝年比例为33%。
(三)霜冻灾害:农场无霜期短,平均为125天。春季的晚霜冻发生的机年较小,差不多十
五年一遇。秋季的早霜冻年际间变动较大、日期在9月24日前后。1964年秋霜冻比常年提早8—
—10天。
(四)大风灾害:春季多为偏南风和西南风,8级以上的大风日数平均为1.1天,多的年份达
3.1天,最少年份为1天。1978年5月8——9日,连刮2天西南大风,平均风力为6——7级,瞬间
风速高达20.7米/秒(10级)。
(五)雹灾:宝泉岭近30年冰雹平均出现次数为1.7天,冰雹走向西北——东南。1979年7月
4日的一场冰雹,直径一般为1——2厘米,大的3——4厘米,地面厚度3——4厘米。
附: 历年各月平均气温表 单位℃
历年降水量表 单位: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