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肃反审干反右斗争及下派下放干部
第十一节 肃反审干反右斗争及下派下放干部
宝泉岭农场肃反工作,在鹤岗市委七人小组以及农场党委的直接领导下,1956年经党委提
名,鹤岗市委的批准,正式成立肃反五人小组办公室,党委副书记刁奇分管肃反工作。
迄至1956年3月1日,肃反材料准备工作走上正规。1956年4月10日,中央发出《必须把肃
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运动又好、又快、又省地进行到底》和7月1日《关于开展斗争肃清暗
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指示后,经农场肃反五人小组研究决定,鹤岗市肃反七人小组批准,农场
肃反五人小组下设以第1、2、3、4、5、6分场、基建、供销办公室为肃反核心小组;机关2、3、
5支部、林艺分场、畜牧分场为肃反战斗小组。为使领导骨干分子正确掌握肃反方针、政策及
其界线,场肃反五人领导小组7月25日组织了核心小组长、战斗小组长、肃反骨干分子的四天
培训学习。
1956年8月22日根据省委农林水口肃反五人小组的指示,1956 年至1957年春,集中力量将
现有的肃反工作搞完,本着第一批先干部(包括技术干部)后技工的原则;第二批在普通工人中
进行。
宝泉岭农场的肃反工作,在市委及农场党委的直接领导下,由于认真贯彻党中央的肃反方
针,执行肃反政策、界线,争取坦白自首、投降和抓典型进行群众思想工作,反复甄别定案,
虽然农场肃反工作量很大,但运动开展始终按步骤进行,政策掌握的比较稳准。
通过肃反运动,党委对全场员工的政治历史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掌握,纯洁了干部
队伍,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
但在肃反工作中,由于某些肃反骨干分子政策水平、业务能力的局限性,在准备材料阶段,
有宁宽不漏的思想,因而有了一定程度的划宽划大,经反复甄别按政策原则得到了纠正。
1957年6月底基本结束了肃反工作。宝泉岭农场审查干部工作,在黑龙江省委,鹤岗市委
的直接领导下,于1956年4月成立了审干委员会,党委委员有五人参加,下设审干办公室。
1956年8月,学习了党中央审干方针、政策,并传达省、市委审干工作会议的精神后,使
农场负责审干的全体人员,对审干的方针、政策、界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结合农场干部队伍
的实际与肃反既结合又明确范围,审慎地修改了工作计划。并限在科员级和同科员级以上的干
部进行审查。方法以个人交待为主,组织调查相结合。在动员教育工作上反复交代党的政策
“坦白从宽,隐瞒从严”。党审干的目的一方面是把干部的政治历史弄清,正确使用干部,另
一方面是提高干部的觉悟,发挥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农场的前身是解放一团,从1949年以来,在解放团的全体人员,都经过若干次政治运动和
有领导的群众性的审查历史工作。那时主要是以个人交待为主,在部分人员中进行过函调,党
委在审干前对农场干部队伍有了初步了解。解放团转为农场后,农场日益壮大发展,党的工作
需要大批干部。凡是有历史问题的干部,他们迫切要求党的领导给予他们的历史做出正确的结
论,以得到党委对他们的信任。因此审干一开始,他们就表示欢迎,并积极地协助审干办公室
的同志,找证明人,扩大查询线索和主动地更详尽地交待历史问题。
为严肃做好党的审干工作,审干全体工作人员对每项工作都付出了艰辛、细致地劳动。对
每一个被审查的干部,做到耐心慎重,特别是在历史结论上,都是经过逐句斟酌,逐字推敲,
有的反复多次,并取得本人同意后,才交党委审批结论,结论的质量基本上达到上级的要求。
当被审查干部的历史做出结论后,他们如释重负,奔走相告。有的干部听到审干同志为弄清他
的历史问题走了半个中国,被感动得流了泪;有的干部过去长期背历史包袱,工作中畏手畏脚,
这次结论后,在本人的意见栏内激动地写上“二年反动八年忧,审干之后解去愁,今后工作努
力干,报达党的重恩情”。还有的写了入党申请书。
宝泉岭农场审干工作于1957年第三季度基本结束。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以正确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9月又
发出关于在企业中进行整风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指示。黑龙江省委于1957年10月间召开了国
营农场党委书记会议,布置了国营农场整风工作。
1957年11月11日,宝泉岭农场党委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吸收了各科室、分场、直属生产
队等45名党政干部参加,石坚在会上做了动员,号召与会同志给各级党的组织和领导者提出批
评意见,用大鸣大放及大字报的方式方法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农场开始进入
了整风运动。11月13日农场成立了整风领导核心小组。
经十余天的鸣放,对农场执行方针政策、领导作风、经营管理、生活福利等方面提出898
条意见,根据上级边整边改的原则进行了部分整改工作。1957年11月24日刁奇又做了群众性动
员。1957年12月2日,场党委为贯彻地委片会,党委召开了各总支书记、支部书记和科级以上
党员干部会,要端正态度,打消顾虑,进一步动员深入鸣放。12月3日,刁奇给全场职工再次
做动员,省委工作组也参加了大会。指出前一阶段共提出14000余条意见,贴出1200余张大字
报,要求全场各单位职工、家属继续放深、放透、放净。
连续40天的鸣放,全场各单位职工、家属给党委及各级党的组织提出四万余条批评建议。
农场整风领导小组根据鸣放的具体情况,按中央1957年6月8日发出的指示“组织力量反击右派
分子的猖狂进攻”和同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这是为什么”?全场转入反右斗争。
1958年2月12日,在场部小礼堂召开了全场反右实况广播斗争大会。会内张贴事先写好的
重点人物大字报、漫画,突出了右派人物的形象。1958年3月31日党委会讨论决定:有七人定
为右派分子,后又定四人犯有右派言论的错误。
“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摘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错
划了右派分子,造成不幸的后果。农场整风运动号召全场职工放深、放透时,有些意见是反映
出党群关系、党政分工、党员作风和某些社会现象以及思想观点问题,满可以通过辩论、鸣放、
批评教育,澄清后达到统一认识,不划为右派分子,缩小打击面,可是农场的反右斗争同全
国一样扩大化了。1962年根据中央指示,对反右中的问题,进行甄别处理,但在“左”的思想
影响下,对1958年定的右派分子,仍分别给予一定的行政上的处分。
整风运动后期,农场党委本着“统一安排,全面锻炼”的方针,于1958年2月28日,用光
荣榜的形式,公布了首批下派下放干部名单。
3月4日在小礼堂召开了欢送大会。下派下放干部,有红军时期和抗日时期参加工作的干部,
有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还有科一级和一般干部,共计6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