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宝泉岭农场改为二师十五团
第三章 兵团时期(1968—1976)
第一节 宝泉岭农场改为二师十五团
宝泉岭农场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五团,是在“文
化大革命”中开始的。1968年6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共同发
出《关于建立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批示》。1968年12月,沈阳军区派现役军人石学
波、王治英来到宝泉岭农场,组成筹建领导小组,着手组建十五团工作。
1968年12月20日,农场革命委员会召开了261人参加的、历时一个月的“反右倾”会议,
为解决革委会不齐不力和为组建十五团做了思想动员工作。
1969年2月10日,宝泉岭农场改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十五团,召开了六千人参加
的庆祝大会。兵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领导的、不脱离生产的人民武装部队。它既是战斗队、
生产队,又是工作队。本着政治建军,准备打仗的部队思想体系,改变了原有的宝泉岭农场的
企业管理体制。机关设团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和九个股,即:参谋股、生产股、管理股、
组织股、宣传股、保卫股、财务股、供销股和工交股,以后增加到14个股,下设43个连,连以
下为排班。早有早操晚有晚点,出工、收工均以班排列队。团直工业单位,根据人数多少亦分
别编制连、排、班的建制。十五团的主要领导,如团长、政委、参谋长及股长等绝大部分是现
役军人。
由于受“文化大革命”运动,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影响,农场改成十五团后,干部做了
大调换,调来现役军入21名,担任主要领导。兵团按军队组建强调服从指挥听从命令,对消除
派性,增强团结,加强纪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文化大革命”中派别之间的斗争、武斗、
打砸抢风被平息了。
为适应反修斗争、边防斗争的需要,1969年3月25日,兵团第二师司令部决定,建立通讯
信箱,十五团的信箱为“设字208信箱”。代号中队,营为分队,连为小队。十五团团部编制
有警通排,各连有司号员,起床、就寝、操练军号阵阵。出工收工脚步踏齐……一支不脱产的
武装部队已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