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多年来罕见的涝害 历史上少有的旱灾

第五节 多年来罕见的涝害 历史上少有的旱灾


1981年是多雨、低温、寡照最为严重的一年。职工们说:“简直是不让种、不让管(指
中耕除草)、不让收”。从气象资料看,一是多雨:到8月底全场降雨569.7毫米,比1956—19
80年的25年平均降雨多123.9毫米。降雨的日数,自7月23日—8月底,40天中阴雨天有30天。
8月份连续的好天气只有8月的4、5、6日3天是晴天。二是低温:到8月底累计10℃以上的积温
为2100.1℃,比1973—1980年的8年平均积温数少123.9℃,到8月底累计20℃以上的积温为7
74.1℃,比1973—1980年的8年平均数少369.9℃,比1980年的1323.4℃少549.3℃。三是寡照:
4—8月底累计日照时数1505.4 小时,比1956—1980年的25年平均日照数少245.3小时,6、7、
8月合计平均日照为444.9小时,比1956—1980年的平均日照数少227.1 小时,又兼梧桐河水顶
托,低洼地号成为一片汪洋。
  多雨、低温、寡照给全场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各种作物大幅度地减产,全场播种面
积464,023亩,单产比上年减产47.1%(1980年单产261斤,1981年单产138斤)。
  农场党委多次发出号召,党团员、干部要发挥先锋作用,并要求全场职工以国家利益为重、
不怕艰苦、不怕疲劳、不怕雨淋,泥里抢收水中捞粮,大打抢收夺粮的攻坚战、持久战。经反
复动员,各行各业支援抗灾抢收,场部地区出动1300余人到严重涝队抢收。1981年的涝灾是严
重的,损失是很大的,但在党的领导下,全场职工响应号召,以主人翁的姿态,龙口夺粮,大
灾之年还收了28,545吨粮豆。
  1982年全场播种面积为457.773亩。5月上旬小麦长势良好,但已显出少雨。从5月中旬开
始,持续高温、大风。6月份降水仅有13毫米,多是零星降雨,比历史较为严重干旱的1954、
1962、1970、1975、1979年的5个年份平均少75.1毫米。有的生产队两个月滴雨末下。6月份蒸
发量为305.2毫米,是降水量的23倍。比1954,1962,1970、1975、1979年5年平均蒸发量多
119.6毫米。6月份平均气温20.7℃,比同上5年平均气温高2.6℃,大于或等于30℃的高温日
数12天,比同上5年平均多8天,五级或五级以上的大风22次,比同上5年平均多10次。这样严
重的干旱恰恰又是在小麦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发生的。到6月初大部分地号土壤
水份已下降至J凋萎系数以下,进入7月份旱情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日益严重。麦田大片干枯死
亡,绝产三分之一,减产三分之二。植株矮小,籽粒干瘪,成熟不一难割难收,大田作物全部
受害。随着持续干旱,草地螟虫大量发生,将近有18万亩大田作物受不同程度的虫害。在灾害
面前党委号召要坚定抗灾信心,不悲观、不松劲、不等不靠、不盲目侥幸,发挥现有抗旱力量,
全场投入大小型喷灌机108台,电机井150 眼。党委进一步挖潜,抓工业、副业等商品性的生
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抓好打羊草、割苇子、挖砂子、打石头等对外劳务和搞山产的采集。
还要求各级领导,教育职工开源节流,增产节约搞好物资管理,压缩采购物资积蓄资金,为
明年生产做准备。经全场职工努力,1982年粮豆总产28005.5吨,粮豆单产137斤。
  实践揭示一个道理,向大自然索取财富,向地球开战,一定要树立长期抗灾夺丰收的思想,
加强农田基础建设,以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