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经营作物种类 农场经营作物以大豆、小麦、玉米为主,其它作物为次。小麦种植比例一直是45—50%。
大豆在五十年代种植比例较大,第一年种植达77.5%,随后按轮作要求一直稳定在30一33%。
1959年大豆种植比例曾达到51.6%,由于倒茬不合理,影响下年大豆产量,种植比例以后平
均稳定在30%左右。
水稻是高产稳产作物,由于受本地区土壤条件限制(沙土地渗水),种植比例一直未能扩大,
八十年代种植最多时在三千亩左右,单产较低。旱改水时曾有亩产500斤—709斤的记录,但
连种五年以上,产量也只在200斤左右,有的年份产量只有几十斤。
高梁在建场初期曾试探种植过,因亩产不足百斤,加上品种不过关、经济价值低,七十年
代已基本不种。
谷子是以做饲料为目的,不列入粮豆生产计划。
甜菜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曾小面积种植。1976年后开始扩大种植,种植九年,平均亩产
虽有提高但仍未达到一吨的产量水平。1980年以后播种面积在1.8万亩左右,占播种面积3.9%。
甜菜是经济效益较高、有发展的作物。
五十年代试种过牧草紫花苜蓿、鹅冠草,因品种不适应产籽及产草量极低,1954年后不再
种植。六十年代种植很多草木栖牧草,到八十年代,保留面积不大。
附:历年农作物比例表
历年主要农作物亩产量表
历年农作物比例表 单位:亩
历年主要农作物亩产量表 单位:斤/亩